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戰略分析是正確的,但執行起來,就牽涉到宋軍的人才與素質。但神宗顯然大受鼓舞,任命王韶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司馬光、富弼等老臣紛紛上書,認為內政還沒有做好,貿然發動戰爭是很危險的。但王安石卻鼓勵神宗時不可失。
熙寧四年,神宗設立洮河安撫司,任命王韶為長官,開始經略河湟。次年,王韶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招撫吐蕃部落三十餘萬人,拓地二千餘裡。神宗升鎮洮軍為熙州(今甘肅臨洮),設立熙河路,以王韶為經略安撫使,歷史上把王韶經營河湟的活動成為熙河開邊。王韶的成功把神宗的夢想再次啟用,對西夏用兵已勢在必行。
元豐四年(1081年),西夏梁太后反對夏惠宗欲將河、洮等州黃河以南的土地還給宋朝,囚禁了惠宗。鄜延副總管種諤上書神宗以為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倘若西夏被遼朝趁機攻取,必為中國的大患。神宗召見了他,他指陳箸劃之餘大言道:&ldo;夏國無人,秉常(夏惠宗名)孺子,臣往持其臂以來!&rdo;神宗便定議攻夏。
知樞密院孫固和同知樞密院呂公著反對輕率舉兵,並提出一個尖銳的實質性問題,誰是合適的主帥?神宗說:&ldo;朕已屬李憲。&rdo;孫固以為,由宦官李憲擔任主帥是十分錯誤的決定。但神宗固執己見,七月,命李憲為主帥,出熙河路;高遵裕出環慶路,劉昌祚出涇原路,受高遵裕節制;王中正出河東路,種諤出鄜延路,受王中正節制;五路並進,會師靈州(今寧夏青銅峽東),進而消滅西夏。五路將領中,李憲與王中正是宦官,高遵裕是外戚(神宗的外叔祖),都根本不是將才。
宋軍從八月開始行動。種諤率軍九萬餘攻克米脂城,挾功上奏要求不再受節制,進兵至石州(今陝西橫山東北),已是十月,軍糧不繼,又遇大雪,將士不耐饑寒,凍餓死者十至二三,大軍潰散,生還入塞者僅三萬。王中正率部渡無定河北行,這支軍隊最無紀律,也無戰功,入宥州(今內蒙古烏審旗西南)濫殺無辜,縱火焚城,糧草也完全斷絕,死亡達二萬餘人,已經潰不成軍。
高遵裕率部近九萬,十月兵不血刃進抵韋州(今寧夏同心東北),也因糧草不繼而紮營旱海等待接濟。劉昌祚率蕃漢兵五萬,在宋夏邊境擊退西夏三萬兵馬的阻擊,十一月先於高遵裕兵進逼靈州城下,前鋒幾乎奪門而入。但高遵裕忌功,傳令他不許乘勝攻城,致使坐失戰機。其後,高遵裕指揮圍城達十八日,卻久攻不下。西夏軍一邊決黃河水倒灌宋營,一邊派兵斷絕了宋軍的糧道。大批宋軍凍溺而死,生還者僅一萬三千餘人。
李憲率軍十餘萬,九月收復蘭州古城,便遲遲不願進軍,到十一月才進抵天都山(在今寧夏海原境),這時高遵裕、劉昌祚已經戰敗,他接詔回師。
神宗對靈州之役寄予厚望,中夜聽到慘敗的訊息,起繞床榻環行,徹夜不能入寐,因此身染疾病。宋軍在這次戰役中倉促出征,麻痺輕敵,各自為戰,互相扯皮,既缺少一個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主帥,又在軍糧供應上嚴重脫節,失敗也在情理之中。相比之下,西夏軍實行堅壁清野、縱敵深入的正確戰略,再捕捉戰機,斷敵糧運,終於取得靈州保衛戰的勝利。
戰後,神宗一方面悔恨不已,表示&ldo;不複議再舉事&rdo;;一方面卻姑息敗軍之將,只是貶了高遵裕、劉昌祚和王中正的官,卻斷然拒絕了要求處死李憲的上奏,還將其提升為涇原路經略安撫制置使。在這次軍事行動中,宋軍在東北方向攻佔了軍事要鎮米脂等四寨,打通了北進橫山的要道,在西北方向則控制了蘭州,開拓了從腹背壓迫西夏的範圍,但換取這些戰果的代價未免太大。
實際上,神宗並不甘心靈州戰敗,他在醞釀更大規模的戰爭。元豐五年,鑑於西征時攻克西夏諸州而不能守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