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三次是913年,這次叛亂徑以謀殺阿保機、武力奪取汗位為目的,叛軍分三路行動。當阿保機出行時,迭剌和安端率千餘騎兵偽稱入覲,準備實施謀殺計劃,被阿保機察覺拘捕。寅底石率一支叛軍攻打阿保機行宮,阿保機妻述律後據顯阻守,保住了可汗儀仗,擊退了叛軍。剌葛自備可汗旗鼓,打算自立為可汗。這次叛亂最終被平定,剌葛等叛軍首領也都被俘就擒。平叛的代價是慘重的,《遼史&iddot;太祖紀》說:&ldo;孽畜道斃者十七八,物價十倍&rdo;。但迭剌部的守舊勢力已被徹底擊潰,難以阻擋阿保機稱帝建國的步伐了。
除迭剌部外,契丹尚有七部,這七部的反對派貴族還想利用選汗舊制,迫使阿保機讓位。阿保機即汗位第九個年頭,照例又是選汗之年。七部酋長在其出征室韋歸來之際,攔道劫持,共同譴責圍攻他。阿保機不得以交出可汗旗鼓,同時請求:因所得漢人眾多,希望建一漢城,自為一部。得到許可後,他效仿幽州的城郭、市裡,在灤河上造起了漢城。這裡有鹽鐵之利,又易植五穀,阿保機率契丹人和漢人安頓下來,連漢人都不再思歸。阿保機料知民心可用,便採納述律後的計策,派人遍高諸部大人說:&ldo;我有鹽池,諸部同食。只知食鹽之利,不知答謝主人,行嗎?你們都應該來犒勞我!&rdo;屆時,諸部以牛酒犒於鹽池,酒酣耳熱,阿保機發伏兵盡殺諸部大人,最終掃清了建國道路上的障礙。
次年二月,耶律阿保機仿照漢人王朝的體制,正式稱帝建國,國號契丹(947年,遼太宗大同元年改稱遼;984年,遼聖宗統和二年,復稱契丹;1066年,遼道宗鹹雍二年,又改稱遼),建元神冊,自稱大聖大明天皇帝,即遼太祖,立長子耶律倍為皇太子,確立了世襲皇權。在太祖建國過程中,有三個漢人謀士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是韓延徽、韓知古和康默記。
韓延徽是奉劉守光之命出使契丹時,被阿寶機強留下來,在建國以前的徵戰中被倚為謀主,建造漢城也出自他的建議。他一度不告而別,南奔李克用。後因不愜意而重回契丹,阿保機喜出望外,信用如故,賜名&ldo;復來&rdo;,中外事悉令參決。建國之初,百事草創,營都城,建宮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有序,史稱皆延徽之力。太祖與延徽那種君臣間的信任和配合,在中原王朝也是並不多見的。
韓知古原來只是述律後從嫁的奴隸,阿保機聽說他善謀有識,就起用了他。建國伊始,禮儀疏闊,他援據舊典,參酌契丹風俗,結合漢族儀制,使契丹人&ldo;易知而行&rdo;,加快了契丹族漢化程序。康默記原是薊州衙校,阿保機將其俘獲,以愛其才而徑隸麾下,當時諸部新附,法律未備,他推敲律意,論決輕重,不差毫釐。
建國之初,遼太祖做了四件大事。
其一,神冊三年(918年),由韓延徽和康默記主持,在潢河以北營建皇都(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後經遼太宗數次擴建,改稱上京。上京的營建,是北方草原遊牧部族的空前創舉,也表明在吸收漢族先進文化上契丹民族的積極態度。
其二,神冊五年,命耶律魯不古和耶律突呂不仿照漢字偏旁創製契丹大字(其後,太祖之弟迭剌又以回紇文字創契丹小字),結束了契丹族&ldo;刻木為契&rdo;的歷史,加速了走向文明社會的步伐。
其三,神冊六年,命耶律突呂不制定契丹第一部基本法典《決獄法》。
其四,改革宰相制度。阿保機就任可汗後,把原先契丹八部分入北南兩個宰相府,北府以迭剌部為核心,包括品部、烏隗部、涅剌部、突呂不部共五部,南府以乙室部為核心,連同楮特部、突舉部共三部,可汗從迭剌和乙室兩大特權部落的貴族中分別任命北南兩府宰相,這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