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系,同時與埃森、多特蒙德、萊比錫、漢諾瓦、慕尼黑、漢堡、卡塞爾、科 隆、馬格德堡等地的反法西斯小組建立了聯絡。他們透過各種途徑收集情報, 經設在德國本土和西歐佔領區的 100 多座秘密電臺傳送給蘇軍情報部門。從
1940 年至 1943 年,共發出約 1500 份重要情報。同時,該組織還以德、俄、 波、捷、法、意等各種文字出版名為《內部戰線》的刊物,從事反法西斯反 戰宣傳。1942 年 8 月,該組織 100 多名成員被蓋世太保逮捕,遭受嚴刑拷打, 但都寧死不屈。
在大戰後期,隨著抵抗活動的興起,更多的抵抗組織開展了活動。 &ldo;澤夫科夫‐‐貝斯特蘭‐‐雅科勃地下抵抗組織&rdo;是該時期國內最大
的反納粹反戰地下組織。該組織的三位領導人都是共產黨員。他們將大戰期 間許多分散的反戰小組合併起來,組成了全國性的抵抗組織。該組織的宗旨 是反對納粹政權和反戰,爭取建立共產黨人和社會民主黨人的統一戰線,並 在此基礎上組建全國性的反法西斯人民陣線。它在柏林的 30 家大工廠中擁有 基層小組,還同各地的抵抗小組建立了聯絡,其活動範圍廣及陸軍總司令部、 空軍後勤部、軍事工業部門、監獄和集中營。曾參與謀劃 1944 年 7 月 20 日 高階軍官謀刺希特勒事件,並因此遭到納粹政權鎮壓,損失了 100 多名成員。
1944 年 9 月 18 日,澤夫科夫、貝斯特蘭、雅科勃三位領導人被納粹當局處 死,該組織遭到嚴重破壞,一蹶不振。
1943 年 7 月 12 日,由德共領袖皮克和烏布利希發起,一部分德共黨員、
德國戰俘和僑居蘇聯的德國反法西斯人士在莫斯科附近開會,成立了&ldo;自由 德國&rdo;民族委員會,著名的工人詩人埃利希&iddot;魏納特任委員會主席。該組織 的宗旨是爭取儘早結束戰爭,推翻納粹政府,成立民族民主和平政府,逮捕 和審判戰爭禍首,在德國恢復民主自由。得到許多人的擁護,國內和旅居西 歐南歐各地的德國人紛紛參加。該組織派遣成員到德佔區向德軍官兵和德籍 僑民宣傳反戰思想,深入前線陣地用無線電廣播同德軍官兵對話,激發其反 法西斯情緒。戰爭末期又在國內許多地區和城市成立了地下活動小組,其中 較著名的有萊比錫小組,埃斯勒本小組和格米福斯瓦爾小組。在盟軍向德國 本土進軍時,他們配合盟軍瓦解德軍士氣,號召人民保衛工礦企業和市政設 施,協助盟軍解放當地城市。1943 年 12 月,被俘的德國中高階軍官成立了 &ldo;德國軍官聯盟&rdo;,並很快加入&ldo;自由德國&rdo;民族委員會,他們致力於向前 線的德軍官兵進行反戰宣傳,瓦解他們的鬥志。承認&ldo;自由德國&rdo;民族委員 會宗旨的其他組織還有:1943 年 11 月在法國成立的&ldo;德國僑民聯盟&rdo;,其 成員為德軍官兵、德國僑民和托特軍事工程公司的工人,該組織出版了地下 刊物《西線士兵》,還曾倡議組編&ldo;自由德國&rdo;軍隊,加入法國抵抗運動部 隊作戰;&ldo;自由德國反法西斯委員會&rdo;,由在希臘的原德軍官兵組成,曾出 版地下刊物《地中海士兵》。
&ldo;克萊騷集團&rdo;和&ldo;白玫瑰小組&rdo;是其他社會階層組建的抵抗組織中較 有名的兩個。&ldo;克萊騷集團&rdo;形成於 1933 年,領導人是赫爾莫特&iddot;馮&iddot;毛奇 和彼得&iddot;馮&iddot;瓦爾騰堡,有成員 20 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