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非洲之角 (第1/2頁)
惡的呃呃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接下來,東非政府和英國人就印度洋問題展開了深層次的討論,這也是湯姆遜到此的目的。
湯姆遜說道:“這些年以哈桑為首的匪徒,在非洲之角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嚴重威脅到了亞丁灣海域各國商船的安全。”
“所以兩國完全可以合作,打擊以哈桑為首的亞丁灣海盜等勢力,而我們也願意將柏培拉以東的非洲之角地區,交給東非來維護當地的穩定。”
哈桑是何許人也!值得湯姆遜單獨拎出來針對。
這就要從英屬索馬利亞蘭殖民地的建立說起,在上個世紀,東非控制了索馬利亞南部的大部分割槽域,而與此同時,英國的英屬索馬利亞蘭殖民地也沒有閒著,為了避免非洲之角落入東非人手裡,英國積極向東開拓,幾乎佔領了前世索馬利亞的亞丁灣沿海地區。
但是從一開始,英國在索馬利亞蘭的殖民就並不是十分穩固,畢竟作為入侵者當地人勢必要進行激烈的抵抗。
而哈桑就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在英屬索馬利亞蘭崛起的阿拉伯教抵抗勢力頭目,雖然和英國人的實力懸殊,但是哈桑帶著他的跟隨者,深入英屬索馬利亞蘭內陸和英國進行周旋。
英國人不像東非能夠雙管齊下,一邊武力征服,一邊騰籠換鳥,這就使得哈桑能夠充分利用英屬索馬利亞蘭的群眾基礎和英國人進行遊擊戰。
東非能夠在非洲大陸為所欲為,依靠的還是廣泛的“群眾基礎”,沒有群眾就從遠東進行大規模移民,哪怕索馬利亞這種爛地,搶過來後對於遠東移民來說,也比他們原本的生存環境強的多。
農耕武夫的實力向來不容小覷,當然,前提是能給他們“發響”,或者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而恩斯特這種殖民模式,之所以能獲得成功,精髓全在一個“搶”字。
透過搶劫非洲的土著,從而獲得他們的土地,水源,礦產等一切可以產生經濟價值以及提供生存環境的資源。
而英國就不能複製這種模式,其實英國人也有這麼幹的條件,畢竟這個時代印度牛馬的生活狀態也沒比遠東帝國移民強到哪去。
但是恩斯特敢推行德華一體化,將遠東移民視為自己人,進行通婚和同化,而英國人顯然不能接受把印度人視為自己人。
這就是兩者的區別,當然,英國人既然看不上印度人,他們也可以移民本國公民,進行騰籠換鳥,但是英國的底層牛馬們早就和工業化初期大不相同了。
發展到今天,即便英國最底層的民眾,他們的生活質量也不會低到哪去,更何況即便在本土生存不下去,他們也有的是選擇,比如移民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等地區,自然沒有人願意跑到索馬利亞蘭來吃苦受罪。
所以英國政府只能透過武力征服索馬利亞蘭,但是無法在當地建立穩固的統治。
而這也受到了索馬利亞蘭文明程度比較高的影響,索馬利亞蘭是阿拉伯教傳統勢力區域,所以索馬利亞蘭的阿拉伯教勢力不乏對英國這種侵略者奮起抵抗的勇氣。
文明程度高也就代表著見識廣,組織程度高,在封建時代,阿拉伯文明再怎麼說和歐洲也算旗鼓相當的對手,如今歐洲也就比他們領先了一步,但是不至於讓他們直接繳旗投降。
所以英屬索馬利亞蘭雖然名義上屬於英國的勢力範圍但是他們的影響力僅僅涉足於沿海地帶。
甚至,現在英國人不僅拿哈桑等抵抗勢力毫無辦法,還要忍受他們對英國控制區域的騷擾,畢竟如今英國已經深陷一戰的泥潭之中,所以不如將這個包袱丟給東非。
當然,英國也沒有打算將索馬利亞蘭完全放棄,他們打算保留柏培拉為首的西部地帶。
為什麼是柏培拉,原因也很簡單,柏培拉是當地唯一適合建設軍事基地的深水港灣。
而柏培拉以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