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子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北匈和大楚在北境偶有大戰,可不是每一次那位北海王會出現在前線,也不是每次都是動輒數十萬大軍的南下。
朝堂上被這一個訊息炸翻了天,無數文臣慌亂,不知所措,倒是兵部尚書王同現很快便拿出主意,說是如此舉國南下,北匈便是鐵了心要亡楚,因此此時當務之急便是調軍馳援鎮北邊軍,皇帝陛下當機立斷,讓附近州軍即刻往北丈原馳援,只不過對於那支徵東邊軍到底該不該出現在北丈原這件事,朝野發生的分歧,文臣們大抵認為是此等危急之秋了,為何要留下一直沒戰事的東境大軍不動,而以王同現為首的武官們則是怒斥文臣們的荒誕之言,這徵東邊軍一旦調走,萬一東境戰事再起,誰去抵抗?
因此最後,皇帝陛下除去將州軍盡數調往北境,就連閒賦在陵安的那些個王侯一個不剩的都遣往了北境。
只是快在散朝之時,這又有戰報送往了陵安,這次是南境。
南唐大軍的強勢叩邊,讓這些大臣實在是駭然。
而這個訊息,倒是讓朝野眾人都一籌莫展。
南境將軍府傳來的訊息倒是說的很直接,說是早已調動了附近州軍,以及前面馳援江南的五萬靖南步卒回防,陵安不必如何擔憂,只不過最後也是說,這次南唐大軍來勢洶洶,希望陵安早作打算。
那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陛下這一次更是直接,將護衛皇城的一萬餘御林軍和護衛陵安的城防大軍都直接調往,相比較於南唐人叩邊,他最怕的還是北匈人馬蹄南下,這些草原上的野蠻之徒,一旦南下中原,便真是要將那好不容易挺起來百餘年的中原脊樑再度踩斷,而那種後果,他承擔不起。
當年大魏皇帝寧願輸掉那場至關重要的國戰,也要守住中原大門,更何況一直以來便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傳統的大楚君王。
做完這一切的大楚皇帝,揮手讓朝臣們退下,自己一人獨坐龍椅,默然無語。有些時候,其實這誰來做大楚皇帝都一樣,不過都是盡人事而已。
散朝之後,兵部尚書王同現回到兵部,讓兵部的人快馬加鞭將訊息傳到各州各郡,而徵兵令現如今也是張貼在陵安,很快就會有訊息傳遍大楚上下,也會有不少大楚百姓披上戰甲,出現在南北兩處的戰場上。
甚至就在陵安徵兵令張貼出的幾個時辰之內,這處陵安兵部衙門前便站滿了陵安百姓,各式各樣,各行各業的陵安男子,老少皆有。
富貴貧賤皆有。
甚至還有不少人將自家的菜刀都提在了手上,有不少讀書人怕這些百姓不識字,便一直待在張貼徵兵令的地方,為陵安百姓念徵兵令上的內容。
於是人人都知道了,這次大楚,遭逢了兩國南北夾擊。
而他們現如今要去的,是北境。
至於為什麼不去南境,兵部上的文書說,南境情況不如北境危急,但其實誰都知道,南境看起來,已經比北境危急太多。
只不過兩相比較,不讓北匈人南下要比不讓南唐人北上重要的多。
兵部尚書王同現站在兵部衙門前,看著那些平日裡總喜歡唸叨這個世道的陵安百姓,輕聲而笑,誰都知道這些陵安百姓沒有受過訓練,上了戰場會死的很快,但知道又如何,便惜命不去了?
沒有這個道理啊。
極喜歡講道理的楚人,現如今,要用鮮血護衛大楚的脊樑。
他們心裡沒有中原,只有大楚兩字。
邊軍護衛大楚,護衛大楚百姓,到了危急時刻,咱們這些大楚百姓也是一樣可以與你同死嘛。
只不過在這些陵安百姓離開陵安之前,有個青衫年輕人先眾人一步,掠向北境。
這個年輕人腰間懸劍,揹負紅衣女子,身形極快,掠過半空時更是帶出一道絢爛白虹,這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