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第1/2頁)
懸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不吃飯會餓死,那不也是折壽?&rdo;金麟君的表情非常嚴肅,並不似孩童戲言。
&ldo;非也非也,如若餓死,亦是天命。賢明的國主必須順應天命,而非逆天而行。&rdo;孫大人的表情更嚴肅。
&ldo;朕不明白,上天為什麼要讓百姓餓死?&rdo;金麟君幼小的臉龐有些憂傷。
&ldo;定然是因為他們不敬上天,不敬國主,於是要遭難。&rdo;馮大人是金麟君的老師,他說話,向來分量頗重。
&ldo;可百姓都是朕的子民,他們遭難不就是朕遭難嗎?&rdo;金麟君的臉由憂傷變為疑惑。
&ldo;國主萬萬不能這麼想!百姓是百姓,百姓賤如螻蟻,國主是國主,國主貴不可言。&rdo;劉大人端出寬闊的笑臉,用哄自家的孫兒的語調柔聲安慰。
金麟君好像並不接受這套哄小孩的說辭,三位大人走後,就吩咐奴婢,以後每日只吃一餐,每餐一碗飯一個菜。
&ldo;這可不行,國主正在長身體,本就瘦弱,要是餓出個好歹,太后必要責罰奴婢。&rdo;
&ldo;天下大旱,人人都該節約糧食,度過饑荒,太后母儀天下也該做出表率。&rdo;
減餐到第三天,金麟君對奴婢說:&ldo;朕覺得讀書的時候沒法集中精神,肚子裡好像有隻貓在走來走去,惹得朕心煩意亂,這就是飢餓的滋味嗎?&rdo;
奴婢聽了只覺得金麟君童趣可愛。
在國主的影響下,宮裡下至低等僕婦,上至太后太妃都減成每日一餐。要不說,奴婢是不懂大事的,本以為,國主這般與民共苦,定會受人景仰,哪知上上下下,宮裡宮外,怨聲載道。僕婦們埋怨國主不體下情,每天干體力活,不給吃飽飯,餓得要昏倒。太妃們也責怪國主沒有孝心,讓她們上了年紀,體弱多病還要挨餓。宮外的貴族、官員們不得不順應國主的&ldo;減餐令&rdo;,連劉大人都瘦了一些。
可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旱情不解,田地龜裂,顆粒無收,每天都有人餓死。沒有辦法,百姓為了討個活路,紛紛離開家鄉,逃向南邊。
北昌國的最南邊是域川峽谷,峽谷對面是南順國。很多很多年以前,北昌國的一位大人‐‐有人說是宰輔,有人說是將軍,還有人說是皇親‐‐被國主迫害,就帶著隨從和家眷,幾萬人一路向南,冒死越過峽谷天塹,在那邊建起了南順國。
域川峽谷是天險,兩邊都是絕壁山崖,足有千仞之高,下面急浪滔天,根本不能行船。據說,當年那位大人帶隊南渡,九死一生,在峽谷之間搭起溜索,把人、牲口和行李一件件地溜過去後,就把溜索全部燒斷,以示永不北歸,從此域川南北各為其主,不相往來。北昌國中有嚴令,國人不得越過峽谷南渡,違者死罪,聽說那邊也有類似的規矩。這邊管那邊叫南蠻,那邊管這邊叫北狄。
如今要被餓死,百姓們也顧不得禁令,都聚在域川邊,企圖南渡求生。
等到宮裡也快斷糧的時候,南順國的人來了,同意在域川上架起溜索,運糧食過來救濟百姓,條件是北昌國必須成為南順屬國,各處州縣讓南順國官員管理,而且北昌國的皇室、貴族、官員必須全部遷往域川以南,包括濮太后和金麟君‐‐這其實是兵不血刃地將北昌國給滅了。
離宮南遷之前,濮太后匆忙頒下懿旨,給了奴婢容華的名分。太后流著眼淚對奴婢說,這一走,怕是再也回不來了。到了南邊,生死福禍難料,南蠻人肯定讓她們母子分離。金麟君還小,太后託付奴婢好生看顧。濮太后抱著金麟君聲淚俱下,奴婢看得心酸,在太后面前立下誓言,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