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就這是個理兒。其實道草法,問道法各有其理,不分高下的。你想學習專jīng哪種?”
陶寶喃聲道,“難道不能兩法同時jīng進嗎?”
李昆道人笑嘻嘻地捏著他的臉道,“不許你這樣想,聽到沒有,不許你這樣想,扔掉扔掉。”
卯時。鐘樓之下。
兩個弟子凝重,莊儀,推動木樁,撞擊鐘樓裡懸吊的黃銅大鐘。
“當——”,第一聲響,黃鐘大呂,清脆響亮,悠揚遠徹。
“當——”,第二聲響,暮sè震顫,露出一絲膽怯。紅rì破曉。
“當——”,第三聲響,大道之音,與第一道陽光一同植入眾道心神之中。
隨著醒鐘敲響,冉冉初升的太陽將溫煦的晨光穿過鐘樓高頂飛簷照在樓下極為寬闊的坪臺上。
陶寶道心仍然沉醉在那鐘聲破曉的奇妙感覺之中。
鐘聲初響時,洪大的聲響仿若一記重錘撞擊在他的道心之上,幾至道心搖搖yù墜。當第二響時,穿透心胸,仿如在道心之上開啟一扇門,將其中的軟弱、虛怯盡數震的粉碎。第三聲再響時,道心已經‘醒’來,神空氣蕩,與破開暮sè的初陽混沌於一體,澄淨無暇。
朝鐘暮鼓,莫不是對道心的鍾擊、凝鍊。
“此本是桃門正宗道典《桃源記》,共分三篇,全文五千餘字,只允許你三個時辰記熟。同樣,這本《桃花道法》分五冊,這是第一冊,全文一萬三千餘字,傍晚暮鼓敲響前需交還給我。”李昆在觀泉崖找到陶寶時,隨手丟給他兩本桃門道典。
待李昆道人走後,陶寶方才醒悟,匆忙結束清晨早課,翻動起道典來。
旁邊‘噗’地傳來低笑聲,陶寶愕然抬頭,卻見是本殿的一位齊姓師姐。
“耿師弟,你不必聽師尊嚇唬,這些道典在品jīng閣都有,可以隨時借閱,算不上什麼秘典。”
陶寶暗忖道,我也想借來慢慢學習,可惜不知什麼時候,我這個jiān細就有暴露的危機,還是抓緊時間多看看吧。
齊姓師姐見陶寶沒有聽她的話,一門心思翻書苦讀,沒好氣地輕嗔一聲,扭身離開。
天sè將黑未黑之時,李昆準時將道典收回懷中。
“耿離,你且隨我來,今rì仍有你的課。”
“我桃門道祖以桃樹得道,已有萬年之久,但其所修並非道草法,而是問道法。講求取地之靈氣,潤化萬物,蘊孕萬法。”山華殿頂,李昆背身站立,頭頂一輪圓月,很有些前輩宗師的風範。
陶寶對這師付的總總怪行已經習慣,只管認真聽講。
“因此桃門道法於五行之中屬土,越是厚積,越是厲害。最難得的是其對於修道資質要求並不高,於萬法俱和。是以,本門道派以我山華殿和永華殿弟子具是散修弟子出身。下面,我將《桃源記》通篇為你講解一番。”李昆輕抓短鬚,抬頭望月道。
月光之下,李昆的狹臉塌鼻顯得那麼特別,而他的眼睛卻又是那般明亮。
陶寶極為用心,將李昆所授盡數勉強記下。
“好了,你下去吧。別在這裡妨礙我賞月了。”李昆講完,不待陶寶發問,抬腳將陶寶踢殿頂。
次rì清晨。
據李昆道人講,最初修煉《桃源記》最佳的地點是在西桃山腳的一塊坪石上。
這坪石離地表約八丈,不過三方的面積,下過雪後,份外溼滑,不過既便這樣,仍然有四個道童在專心的呼吸修煉。陶寶輕輕一躍,如大鳥橫飛,落在上面,左一腳右一腳,學著師付李昆道人將四個小道童踢了下去。惹得小道童們瞠目結舌,大喊大叫起來。陶寶看得有趣,指指自己,指指天上,做了個鬼臉給他們。
小道童們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