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李靖的急報 (第1/2頁)
才擁佳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最高興的時候,被人潑了一盆冷水,李世民的臉色也微微一沉。
但李世民畢竟已經登基數年,再加上他此時並不知道崔仁師心中的真實想法。
還以為他是在勸誡他,不能只記得太子的功勞,而忽視了太子在賑災期間暴露的問題。
故而很快便調整好了情緒,神色恢復了往日的威嚴與平和。
他微微頷首,目光在崔仁師和李承乾之間來回掃視,緩緩說道。
“崔愛卿,你直言太子之過,這份忠君愛國之心,朕甚為讚賞。承乾,你要將崔愛卿的話銘記於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李承乾雖然心中對崔仁師無緣無故的發難感到憤懣不已。
但在李世民和文武百官面前,他還是強壓下了這股情緒。
臉上露出謙遜溫和的笑容,朝著崔仁師拱手道。
“崔殿中的勸誡,孤自當銘記,此次救災,孤缺乏經驗,險些延誤救災時機,讓百姓受苦。崔殿中今日直言,猶如當頭棒喝,孤今後定會更加謹慎行事,絕不負父皇與大唐百姓的期望。”
太子李承乾這番知錯認錯,又不失風度的回應,贏得了在場不少大臣的暗自點頭,眾人紛紛感嘆太子的涵養與氣度。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太子殿下果然不愧為我大唐儲君,有如此胸襟與覺悟,未來必定能夠成為一代明君。”
“沒有想到太子殿下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沉穩的心智與謙遜的態度,實在令人欽佩。”
“太子殿下從小就聰慧過人,如今更是懂得自省,假以時日,必定能帶領我大唐走向更加輝煌的盛世。”
最後,一位資歷頗深的老臣捋著鬍鬚,眼中滿是欣慰的說道。
他的聲音古樸而厚重,在朝堂上悠悠迴盪,引得更多大臣紛紛附和。
眼見自己的發言,沒有讓太子李承乾受到群臣的質疑與指責,反而贏得了更多讚譽。
崔仁師的臉色愈發陰沉,心中的恨意如野草般瘋長,他的手在袖籠中不自覺地攥緊,指甲幾乎嵌入掌心。
但表面上卻依舊維持著那副恭敬的模樣。
但片刻後,他緩緩舒出一口氣,緩緩鬆開拳頭,臉上重新堆滿了謙卑的笑容,再次上前一步,就欲上前朝進言。
只不過,還不等他開口,一道嘶啞的聲音從殿外傳來,正是御前力士王德的聲音。
王德的聲音,因為生理上的不同,平時說話時細聲細語,可此刻卻帶著幾分急切,在空曠的大殿中顯得格外突兀。
只見他雙手捧著一封微黃色的信封,一路小跑,神色慌張地衝進大殿。
不同於坐在最後面高臺上的李世民,在王德踏著小碎步跑進大殿內後。
要從下面文武百官的面前穿插而過,那些大臣在看到王德手上,那封專門用來書寫邊防急報的專用信紙之後,心中皆是一驚。
不說在座的眾人,就連大唐的普通百姓都知道,除去已經散去的旱災。
大唐還有一支大軍在外討伐突厥。
莫不是前線戰事,出現了什麼變故?
眾人心中疑雲頓生,目光緊緊鎖住那封信,彷彿能穿透信封,窺探其中的秘密。
王德好不容易跑到御前奏報,跪地呈上信件,聲音發顫。
“陛下,這是從北伐突厥前線加急送來的密信!”
從王德聲音傳來的那一刻,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臉上雖然看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但他的眼神從一開始的平靜緩和,繼而變得如同鷹隼一般銳利。
“王德,何事如此驚慌,沒看見這裡正在議事?”
李世民開口喝問道,語氣沉穩內斂,卻隱隱透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