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在望春樓上置宴作樂。這不只是一次檢閱各地豐盛產品的物資博覽會,而更象一次君民同樂的大聚會。此時的玄宗躊躇滿志,和臣民一起為開元以來經濟發展、國泰民安、身臨盛世而感到興奮。全然沒想到,十二年後自己卻不得不從此地倉惶出逃。
玄宗執政三十多年來是唐王朝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其時間長度甚至超過了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唐德宗時期的禮部官員在回憶這段歷史時說道:
“開元、天寶之中,上承高祖、太宗之餘烈,下繼四聖(指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治平之化,賢人在朝,良將在邊,家給戶足,四夷來同,海內晏然。”
太平盛世,唐王朝君臣尤其是玄宗絲毫沒有意識到一場危機即將來臨。
7
一個皇帝,只憑一個寵妃的哭訴便要更換太子,這個皇帝要麼是老糊塗了,要麼是太獨斷了。
現在看來,唐王朝的危機至少從公元736年就開始了,其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宰相張九齡的下臺。
張九齡下臺的直接原因緣於太子的廢立問題。
公元735年前後,玄宗寵妃武惠妃所生兒子壽王瑁已長大成人,“寵冠諸子”,太子逐漸邊緣化。善於見風使舵的李林甫覺得這是個提高自己權勢的好機會,便透過宦官告訴武惠妃,表示自己願盡力保護壽王。這樣,便激起了武惠妃要把自己兒子推上太子地位的強烈慾望。而太子瑛以及鄂王瑤、光王琚也都以母親失寵而經常聚到一起發牢騷,武惠妃的女婿把他們的活動情況告訴了武惠妃,武惠妃抓到把柄後,向玄宗哭訴:“太子陰結黨羽,將害妾母子。”玄宗聽後大怒,與宰相商量要廢太子。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三章:盛唐氣象(8)
請讀者注意玄宗此時的表現。一個皇帝,只憑妃子的一次哭訴便要廢立太子,要麼是老糊塗了,要麼是太獨斷了。而宰相的反應也頗耐人尋味。
張九齡反對廢掉太子,而另一名宰相李林甫表面上不吭聲,私底下卻對宦官說:“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武惠妃也在宰相間活動,秘密派人對張九齡說:“有廢必有興,公為之援,宰相可長處。”但卻遭到了張九齡的拒絕。
其實,相同的情節,甚至相同的話在玄宗的爺爺高宗時就曾發生過。
想當初,高宗為了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曾偕武則天到宰相長孫無忌家求情,卻遭到長孫無忌的拒絕。高宗無奈,只得尋求另外一些宰相的支援。當兼有功臣、武將和一般地主三重身份的宰相李勣進見時,高宗問他,我要立武昭儀為皇后,褚遂良反對,這件事難道就這樣了結嗎?李勣回答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這和李林甫的回答幾乎一字不差)。最終,受長孫無忌支援的褚遂良被貶,王皇后、蕭淑妃同時被廢為庶人,武則天則被立為皇后。
張九齡雖然沒象褚遂良那樣被貶,但過了沒多久就下臺了。隨著張九齡的下臺,宰相制度遭到了徹底破壞。
武惠妃可能是唐朝最倒黴的妃子,可憐她當初處心積慮想把兒子壽王瑁扶上皇位,結果兒子皇位不但沒撈著,媳婦楊貴妃還被唐玄宗給霸佔了。
唐王朝危機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太子的隨意廢立。
唐高祖李淵以李建成為太子,是遵循了立嫡以長的原則,但從李世民被立為太子起,這個原則就經常遭到破壞。或以功,或以寵,或以母,無一定之規,玄宗本人就是以誅韋后之功被立為太子的。開元時期政治安定,按理應該先立嫡長的。但玄宗的皇后王氏無子,長子琮因打獵時面部破相而沒被立為太子。被立為太子的李瑛,是玄宗的第二子,開元三年被立為太子。李瑛的生母趙麗妃,本是伎人,善歌舞,是玄宗為潞州別駕(相當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