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木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些不好?有驚無險?
心裡掠過此兩句字眼,朱棣頓了一頓,隨即安撫道:&ldo;恩,既然國公無恙,王妃也勿要多過擔憂。&rdo;
朱棣這話略帶敷衍,有些被旁事分了神。儀華對此卻無疑深究,只目視著朱棣暗自冷笑一聲,忽然面似想起了什麼,急急問道:&ldo;王爺!您怎麼突然回來了?也沒事先命人稟報,可是有什麼要事嗎?&rdo;
見儀華知趣的避開問及他為何來尋道衍,朱棣瞥了她一眼,眼底隱有少許不可見的滿意之色,語氣卻淡漠道:&ldo;恩,是有些要事。回來路過慶壽寺,想起大師的安危才過上入寺一趟。&rdo;說罷移目看向道衍,鄭重道:&ldo;與吳奮兒一起的叛黨因湖廣圍剿甚嚴,他們有些勢利隱藏在西北等地。本王前日晚接到密報,已有一批反賊潛入北平,可能會在趁佛誕人多作亂,大師要小心。&rdo;
洪武十一年六月,湖廣五開洞民吳奮兒聚眾起義,後被明軍鎮壓。但吳奮兒卻在群眾的保護下,逃脫了明軍的追捕,繼續在鄉間秘密活動,組織力量再起勢。只是湖廣離北平不近,吳奮兒的人馬為何會遠赴西北?並且,吳奮兒他的勢力有這麼大嗎?
儀華不清楚吳奮兒的事,只是對他耳有所聞罷了,疑問閃過腦海,即便不再多想。
道衍卻熟知天下大勢,一聽完朱棣,三角眼中精光大盛,逐一分析道:&ldo;中原雖定,但湖廣等地的蠻夷卻不服管教。吳奮兒這幾年東躲西藏,必受了一些長官司相助。而今他的人馬遠至北平,看來他勢力已劇長,是想以西北民亂擾朝廷視線,以方便在他的湖廣老營活動,只怕明年之內,他定在湖廣再起事!&rdo;
一語畢,朱棣卻緘默不言,另翻過一個茶杯倒了一盞茶,低頭似品似聞。儀華見他這幅作態,撇撇嘴,欠身告退道:&ldo;時辰不早了,一會兒香客繁多,臣妾得先去上香為好。&rdo;朱棣薄削的唇勾出一抹淡笑,頷首允道:&ldo;王妃你先去,本王一會尋你,同你一道回府。&rdo;儀華輕應一聲,即戴上氈帽步出禪房。
聽到門扉關上的聲音,朱棣這才放下茶杯,似笑非笑的看向道衍道:&ldo;大師和她倒有些交情。&rdo;道衍從蒲團上起身,走到朱棣對面坐下,道:&ldo;她是燕王妃,又是魏國公嫡長女,貧僧自然敬重她。&rdo;
&ldo;魏國公?&rdo;朱棣低呢一聲,目光灼灼逼人,直視於道衍道:&ldo;大師知道,魏國公命不久矣,到時父皇自會另派人主持北平軍務。本王才掌握在手的勢力,怕是得拱手相讓!&ldo;
道衍不在意地一笑,只道了一句&ldo;王爺不會交出軍中勢力&rdo;,便又說道:&ldo;吳奮兒明年起事,來勢必然兇猛,朝廷定然得派大將領兵鎮壓。而魏國公離世後,皇上不會立即派人接受北平的軍務。如此,在這期間,王爺一可鞏固軍中勢力,一可判定出赴北平的大將是誰。&rdo;
朱棣眸光驀然一亮,卻對此不予表態,只另說起一事,道:&ldo;朝廷近來又有異動,父皇有意蒙恩眾武臣大將,欲凡武臣卒,其皆可襲職。 &rdo;
……
&ldo;王爺。&rdo;一道從外傳來的低喚聲打斷了房內兩人的交談。
朱棣不悅的皺了皺眉頭,冷聲問道:&ldo;什麼事?&rdo;
那聲音恭敬答道:&ldo;有小僧前來請大師主持法會。&rdo;聽後,朱棣估摸了一下時辰,也知外面的情形,這便起身告辭。
(晚上還有一更,請多多收藏支援。)
第三十七章 遇險
大慶壽寺離王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