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不夜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楊英的死絕來看,竇建德才隋末最悲情的梟雄。出身草莽的他(準確地說是小地主),憑藉心中的一腔熱血,起兵造反,短短地是時間之後統一河北,並讓河北的百姓免受戰火的侵襲,再怎麼說也比那些為了大興城中的那把椅子,爭得頭破血流的貴族要好些。 其實竇建德在統一河北之後,手下也是人才濟濟,文有魏徵、裴矩等人,武有劉黑闥、蘇定方、王伏寶等人,這些人都可以算是隋末人才的一時之選。或許底層的固態思維,讓竇建德有些在其中迷失,最後導致了失敗,這恐怕就是歷代農民起義不能成功的所在吧。 楊英對於這一個悲情的人物從心裡上還是願意為他留下一條生路,想起歷史上魏徵曾經投靠過竇建德,加上魏徵也是河北人的緣故,想必二人當然有舊,便想讓魏徵試著去招降竇建德。 說起魏徵這個人,楊英覺得並不是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是一個耿直,情商極低的人,之所以表現成這樣是因為李世民想他做一個孤臣,而且從他的經歷來看也只能在貞觀一朝做一個孤臣。 首先魏徵在投靠李建成之後,多次為李建成出謀劃策壓制李世民,甚至向李建成建議先下手為強除掉李世民,秦王府中的一眾官員對魏徵是恨之入骨,到魏徵偷開李世民之後,甚至不少官員建議李世民殺掉魏徵。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魏徵的聰明之處了,魏徵投靠之後,秦王府的官員紛紛建議殺掉魏徵,李世民決定親自見見這個東宮的文官之首的魏徵。 見到魏徵之時,李世民來勢洶洶地問魏徵為何要離間他們兄弟二人的關係。一般人都會在是或者不是之間選擇答案。而無論你如何選擇,接下來的事態都會圍繞離間兄弟親情展開,那麼魏徵面臨的處境不言而喻。 魏徵沒有回答李世民提出問題,而是將話題轉移到最高的權力鬥爭之上,對李世民說出他曾經多次建議李建成殺掉李世民,李建成沒有聽從他的建議,所以才會有今天下場。 魏徵之所以這麼說,為得是向李世民表達兩個態度,一是魏徵對於這場權力鬥爭有很清醒的認識,二是,對秦王李世民很欽佩,從側面表明了他比李世民更早的意識到採取非常的手段必要,這也是作為謀臣的重要才幹。 魏徵之所以沒有被殺,自然是因為他才幹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但其中也有李世民想要天下和解的意願,不然後面也不會頂著壓力讓魏徵出使河北。 當然這些都是李世民遇到的問題,現在的魏徵也沒有機會和李世民過招,此刻的魏徵正坐在楊英的書房中,有些不解的看著楊英。 “玄成是河北人吧?”楊英看似無心的問道。 對於楊英的明知故問魏徵沒有作答,繼續不解地看著楊英,他隱隱猜出楊英這次找他很有可能是因為河北的竇建德。 魏徵的沉默,使得楊英因為自己的小聰敏弄得有些尷尬,乾笑兩聲掩飾過尷尬,繼續說道:“玄成和竇建德有舊???” “陛下是想讓臣去河北說降竇建德???”魏徵反問道。 暗吃一癟的楊英,苦笑地說道:“朕覺得竇建德雖出身草莽,一統河北之後對河北百姓尚算不錯,也稱得上是一方梟雄,朕有意招降竇建德,玄成以為如何????” “反賊便是反賊,何來梟雄一說!!!”魏徵回答道。 無語! 楊英徹底無語了! “你我君臣能不能好好說話,不要彼此試探如何?” “陛下請講!” “朕欲招降竇建德,遍觀群臣唯有玄成最適合,朕知玄成與竇建德有舊,有意讓玄成出使河北,招降竇建德,玄成以為能成否???” 魏徵見楊英真誠,不再試探,於是開口說道:“不知陛下能允下什麼條件???” 聞言,楊英心中暗自盤算,魏徵也不催促,盞茶功夫,楊英抬頭說道:“其一,竇建德必須撤除天子旌旗向朕稱臣;其二,朕不會裂土封王,但可以封他為上柱國,燕國公,右翊衛大將軍永鎮河北;其三,其手下諸將願意跟隨的朕不為難,不願跟隨的朕會另有委任,其四,河北之地必須遵守朝廷的法令。” 聽了楊英的開出的條件,魏徵稍稍考慮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