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第3/4頁)
老白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河,一共開墾出來了三千多畝的土地,讓舜鄉堡上下興奮非常。
這個時代的鄉間婦女多不纏足,平日她們在家時,都是與男人一樣下田勞作,她們吃苦耐勞,加之又是為了自己開墾田地,每日勞作又能吃飽,所以各人幹勁都是非常足,短短時間內,便開墾出了這三千畝田地,算是一個奇蹟。
不單如此,各個荒地中,軍戶們還挖掘出了十幾口的灌井,為來年的春耕,提供了很好的灌溉基礎。
原來舜鄉堡整所的在冊屯田地有七千多畝,直屬於舜鄉堡的屯田地有三千多畝,不過這些屯田地大多水利失修,而且很大部分的良田都被軍官們佔有,舜鄉堡幾個管隊官,幾乎每人都佔有了至少三百畝的良田,當地屯政非常複雜。對於原來的屯田地,王鬥也不抱什麼希望,打算新開墾田地後,讓堡內的軍戶們重新開始。
在王鬥計劃中,以後堡內每個軍戶都要分下新的田地,每人至少分到四十畝到五十畝地,至於他們原來的屯田地,未來再加以安排。
等來年開了春,各戶以抽籤的形式分取田地,先分一百戶人家。
其實現在王鬥屯田收不到什麼糧米,總是投出,看不到收穫,看來對王鬥似乎沒什麼益處,不過從長遠來看,這卻是安將士之心的最好辦法。古人最重田地,家人分了土地,他們家內有參軍的父兄子弟,才會拼命保護這個地方。
而且在古時,這糧食的重要總是排在第一位,商賈之道,都是末等。如果有一天,舜鄉堡當地的糧食能自給自足時,王鬥才不再憂慮,這塊根據地才是勞勞掌控在自己手上的時候。
對於這些先期屯田的投入,王鬥只能苦苦想辦法,挺過這一關,以後便順利了。
……
此次李茂森與王天學也是一起來到舜鄉堡內,這些時間王天學在靖邊堡內,倒也開了一間糙藥鋪,帶了幾個採藥學徒,王鬥讓他繼續在舜鄉堡內開設藥鋪,培養學徒。
在王斗的計劃中,以後軍中的消毒用品,繃帶紗布,清理傷口的fèng合手術器械,還有各樣的驅蟲藥,行軍散,止血藥,跌打藥酒藥膏等都要研製。王天學要什麼花費,只管與自己說。
還有李茂森,此次他回到舜鄉堡,算是衣錦還鄉,原來堡中的工匠們,見他現在的樣子,個個都是羨慕萬分。
王鬥準備讓李茂森管起舜鄉堡匠作坊來,依靖邊堡的制度,提供基本的月糧,然後懶者罰,勤者獎,保證兵器盔甲的製造質量。關於這點,靖邊堡已經有成熟的匠作制度,李茂森在靖邊堡多日,這管理起來,自然是輕車熟路。
在新式的獎罰制度下,很快的,舜鄉堡匠作坊風氣便為之一新,舜鄉堡匠作坊如靖邊堡一樣的熱火朝天起來。
李茂森對王鬥保證,只要有足夠的原料,他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產出合格的火銃兵器來。
鐵料王鬥倒是有辦法,舜鄉堡有一些庫存鐵料,等過了年後,還可以組織人手到輝耀堡去開礦。
不過對火藥硝石的原料供給,王鬥便是一展莫籌,除了向外購買,便沒有別的方法,難免受制於人。在他的構想中,將來還要改進黑火藥的製造,研究顆粒狀黑火藥,這更需要大量的硝石。
只是硝石在哪裡,保安州及附近有相關的礦產嗎?
……
王鬥一邊沉思,一邊看著眼前的李茂森丁丁當當地打著鳥銃的銃管,舜鄉堡匠作坊的分工大致分為鐵作、木作、火藥作。鳥銃最關鍵的部分是銃管的打製焊接,李茂森雖為匠頭,平日也多有打製鳥銃的,而且很多鳥銃的組裝他也有參與。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