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著的人叫出來,一共三十二人。
領命的右千牛正打算騎馬回宮,被馮三喜硬是塞了三個大肉包兩個素包子和一壺豆漿。
“雞肉包子,莊上包的多,不吃可惜了。”
“多謝。”右千牛心裡熱乎,抱拳。
馮三喜說完,又對剩下的侍衛道:“包子多,莊上吃不完,諸位仁兄先吃肉的,熱乎,素的留下來半夜餓了烤著吃。湯是一甜一鹹,莊上多著呢,喝完了派人去莊上取就是了。”
莊上的包子半夜也得涼,誰吃誰自己熱。
剩下當值的三十一人高興,本以為今晚得啃幹餅呢,結果有大肉包子,還有熱湯喝!
莊上提供碗和筷,總不能給人吃的不給碗筷,埋汰人呢?
“是羊湯!還有羊肉和羊雜呢,配著粉條和海帶。”一侍衛撈碗裡的東西,又夾著一條千張:“這是啥,我咋沒見過呢?”(昆布和海帶不一樣,海帶這會兒還沒,但是現在大多數人把昆布當成海帶的一種,所以統稱海帶)
“那叫千張。”曉楊看了一眼,說道:“那是我們莊主發明的!”(唐代有千張的記載,叫腐皮,但是與現在的有厚度的千張不太一樣,而且唐朝時流傳並不廣)
“小兄弟,千張好吃啊,六味齋賣不?”大傢伙都知道六味齋是女莊開的。
“賣,千張不好存放,莊上做的少,西市剛開門就賣完了。”
“回頭咱也要買來嚐嚐。”
王德和馮三喜幾人放下吃食,便回了莊子。
等會兒一眾人吃完,把東西放莊口就行,莊上有人過來收。
那邊李茵帶著李世民去淨手,她給李世民拿了一塊新的桂花味香皂,新的手巾,還有甘油。
“義妹,這個叫什麼?聞著好聞,洗手乾淨,能洗臉嗎?還有這個抹手的,能抹臉嗎?”李世民學著莊上人的樣子,先用水打溼手,再擦香皂,來回搓氣泡,然後再衝水,用手巾擦乾淨,最後抹甘油。
講究啊!比他在宮裡頭都講究。
“這個叫香皂,能洗臉,不過這東西用處要更大一些。”李茵擦完手,塗甘油:“若是有人受傷了,手邊沒有酒精,便可先用肥皂水沖洗,肥皂水還能殺菌,催吐,消腫,止癢……肥皂沒有香皂這種香味,要更大一些,味道偏腥,莊上用來洗衣服。”
李茵給李世民拿了塊肥皂:“兩者的用處和效果其實都一樣。甘油是用來擦手的,也能擦臉,主要防止面板龜裂,凍傷。”
二人邊走邊聊,坐在飯桌邊,這次坐的是四人小桌子。
吃的也是包子,喝羊湯。
“義妹,教大人識字是否困難?”李世民又有了想法,若是大唐人人都能識字讀書,誰還稀罕什麼門閥世家。
“難也不難,要看用什麼方法。”現在官話是秦漢時達官貴族流行的雅音,唐朝的雅音保留了一些客家和潮州方言,又融合了洛陽那邊的切音。
後面每個朝代又都在變,好聽是好聽,可亂的很,亂了,就不便於統一。
方言怎麼變無所謂,可官方話怎麼能一直變呢?
大家還沒學會呢,就又要變,那乾脆不學了,你們派官過來,派個不懂方言的,俺們想聽就聽,不想聽就說聽不懂。
這會兒夸人說‘騷’,等過幾百年宋朝夸人說‘中’,都是官腔呢!(不要糾結古時候的稱呼,那會兒皇帝口語其實不怎麼稱朕,朕是書面語,我,吾,孤,俺,咱,啥都有。所以對物品的稱呼也不必糾結,比如昆布和海帶,後文直接使用說著順口的,就不解釋了)
李世民好奇了,迫不及待想去看看所謂夜校。
莊上夜校從戌時,也就是晚七點開始,一直上到亥時三刻,九點四十五,中間會有一刻鐘的休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