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稅收不用鹽稅補 (第1/2頁)
拿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問道:“若是有人拿了法子,不去開採吐谷渾的鹽湖,要開採自己的鹽礦呢?”
“兄長,白撿的鹽,怎麼都比開採鹽礦便宜,況且吐谷渾光照充足,在當地建立鹽田,進行提純,效率比現在不知道高多少,他們提純完,回來的路上便可一路走一路賣,商隊的消耗都填平了。等回到自家地盤,那賣出的都是純利啊!”
“可,若是天下人不缺鹽,鹽價貶值,朝廷稅收便去掉一半,這……沒問題嗎?”
“兄長,小妹猜測如今朝廷一年稅收大概在3000萬貫。”李茵喝茶,這也太窮了,還不如一個世家埋在地裡的多:“兄長不若猜測,一等茶葉一斤純利幾何?”
李世民心裡一驚,稅收的確如義妹所說,義妹神了啊。
李世民知曉茶葉分級,六味齋上三品茶葉,三等的一斤就要500文,一等茶已經炒到了兩三貫錢。
這利潤怎麼也得有五百文吧?
“嫂嫂以為是八百文。”長孫皇后道,這是她能想到的最大數字。
李茵笑而不語,繼續喝茶。
一等茶其實就是樹上最尖端的一個小芽兒,但這種樹是可以大量種植的,那種沒品級的特等茶,貴的才是樹呢。
見李茵不說話,李世民不確定了:“不會是一貫錢?”
“兄長,採茶人一天可採4~5斤新茶,每斤新茶價格為5文,4~5斤新茶可出一斤茶葉,每斤茶加工成本幾乎為零,只有運輸費錢。”李茵說罷,不再言語,留下李世民獨自消化。
工錢不低的,現在長安城的婦人工錢才2、30文了,其他偏遠地區的婦人一天賺十文才是正常的。
每斤利潤兩貫多錢,當兩貫來算,賣出100斤就是200貫錢,他可是知道朝上富庶的臣子們都是一二十斤地買,更別說那些行商的人,特別是去西域行商的。
“義妹,若茶葉不限量賣……”
“兄長,沒那麼多茶樹啊!”李茵無奈,生產力不行,不光是茶樹,她想推白糖,也沒有足夠的甘蔗:“若是不限量賣,只茶葉的利潤,便可有數萬貫,稅收算五成,也有萬貫了。”
萬貫在3000萬貫裡確實不起眼,但,這只是個茶葉啊!
李世民眼中看不到火鍋了,只能看見一貫貫銅幣,長孫皇后在一旁涮菜,喂他什麼他吃什麼。
“兄長,茶葉的利潤不高呢。”李茵道,那些香皂,香膏,香水,玻璃製品,鏡子,提花絲綢……等等東西,她還沒開始大量賣,有的沒來得及做出來:“還有其他暴利的東西,小妹打算賣給外族蠻夷,朝廷不必靠食鹽稅收。”
比如賣到突厥、吐蕃、天竺……
“義妹,若是大家都去種茶樹了,那糧食要減產,糧價上漲,百姓要沒飯吃了,該如何?”李世民仍舊擔憂,鹽鐵管制,不僅僅是稅收的問題,二者還可調節農作物的生產。
“制酒要耗糧,小妹這邊有製作美酒的方子,比如今的酒美味數十倍。禁酒是行不通的,不如與酒商合作,拿到朝廷文印的酒行才能釀酒,我們提供方子和技術,他們生產。酒水暴利,屬於奢侈品,那稅收與其他商品便不一樣,酒行交稅,一半交銀錢,一半交新糧。等朝廷糧多了,市面上糧貴,便放糧,糧賤,便高價收糧。”
李茵接著道:“如此,酒行必須要想辦法保證糧食足夠,他們定然會派人大力開荒,不然他們連糧稅都交不起。再者,等外族商人來我大唐買奢侈品,比如香皂、絲綢、陶瓷、茶葉等等,先要交糧獲取購買資格,然後才能用糧、馬牛羊、金銀、作物種子來換物品,不同品種的豬和香料也要,其他東西一概不收,他們手裡的那些珠寶、夜明珠、珊瑚之類,莊子都能搞到,只不過價值不高,獲取途徑複雜,利潤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