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軍城市防禦戰役典型戰例題分析表
比較內容
戰役名稱
城市的地位
戰役目的與要求
作戰時間
防禦縱深
戰役簡要經過作戰特點和作戰結局
外圍
市區
四平保衛戰 194645至1946518
四平是東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交通要道,是北滿的重要屏障
打擊敵北進企圖,鞏固北滿根據地,創造爾後對敵鬥爭的有利態勢,配合停戰談判,為此集中一切可能的兵力,選擇有利地形,以多日反覆肉搏,殲滅北進之敵,堅決守住四平
43天
0
35公里
4月5‐‐18日在城市外圍阻打結合,運動殲敵。4月18‐‐5月18日依託城郊各要點,頑強堅守,與敵反覆爭奪。戰役中堅持外圍作戰粉碎了敵人三次預期奪佔四平的計劃,殲敵15萬餘人,但我軍採用大正面線式防禦,戰役布勢分散,沒有形成戰役重點,戰役縱深線,沒有掌握強大的機動力量,因而未能在城市遠接近地上大量消耗、遲滯敵人。5月18日敵突破可瞰制四平城的塔字山陣地,造成合圍四平之態勢,我軍為擺脫被動,主動放棄四平。
張家口保衛戰 1946929至1011
張家口是河北與內蒙之間的交通要衝,是晉察冀中央局和軍區機關的所在地
堅守張家口,粉碎敵人的進攻,確保華北、東北兩區的聯絡
13天
0
東線懷來方向80公里 西線興和方向75公里
懷來方向:9月29日‐‐10月11日集中主力以運動防禦與陣地防禦相結合,殲敵11萬餘人,阻止了敵人的進攻。興和方向:以進攻和破襲形式配合懷來方向,攻克城鎮十餘座,破壞鐵路250公里,殲敵8千餘人。但由於判斷失誤,忽視了對西線之敵的防禦,忽視了對張北的防禦,10月11日敵人迂迴突入張北,我軍被迫放棄張家口
延安保衛戰 1947313至319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國革命的中心
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在延安以南組織有準備的運動防禦,遲滯、消耗敵人,掩護黨中央、延安,學校轉移,爾後主動撤出延安,尋機殲敵
7天
0
55‐‐75公里
3月13日我軍依託早已建立好的三道大縱深野戰防禦陣地,靈活機動,交替掩護,節節抗擊,適時抓住時機實施反擊,殲敵5200餘人,3月18日我黨中央及延安各機關、學校已安全轉移,群眾已疏散完畢。在給敵人重大殺傷後,我軍於19日上午主動撤離延安。儲備了糧食,戰中判斷情況準確,組織指揮靈活、得當。 三、我軍的城市防禦戰役指導思想
在歷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由於敵優我劣、敵眾我寡,我所擁有的根據地和解放區大多是交通不便、地形複雜、遠離城市的廣大農村和山區。加之,我軍在作戰中,一向採用運動戰和遊擊戰的作戰樣式,堅持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為主的作戰方針,因此,很少進行城防作戰。抗日戰爭大反攻階段,我軍從日偽手中奪取了少部份中小城市,在反對蔣介石挑起的反革命內戰初期,我軍利用這些城市,掩護戰略展開和機動,進行了一些中小規模的城市保衛戰,積累了一些城防作戰的經驗。在長達22年之久的中國革命戰爭中,四平保衛戰、張家口保衛戰以及後來的延安保衛戰是我軍城防戰役的主要實踐。由於受歷史條件和當時戰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