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區域性地區的進攻,勢必運用多種作戰樣式,破壞或奪佔我具有重要政治、經濟、軍事價值的大城市,並以其為中心進行有限擴張,以達到其霸佔或利用之目的。我為粉碎敵人的企圖,就必須以保衛城市為核心展開一系列的作戰行動。例如,當敵向我某個沿海地區發動區域性入侵,我為了保衛這一地區,可能組織陸、海、空三軍和廣大民兵、群眾,在統一意圖下,同時和交錯進行海岸防禦戰役,瀕海城市防禦戰役,反空降戰役,運動戰戰役,野戰陣地進攻等一系列陸上戰役。尤其還要組織陸、海、空、炮實施激烈地反癱瘓作戰、電子戰等。在這些戰役中起主導和支配作用的無疑是城市防禦戰役,其它戰役樣式則是直接或間接地為保衛沿海地區的戰略要地‐‐城市而展開的。這時,城市防禦戰役必將成為沿海地區抗敵區域性入侵的作戰中樞。甚至有可能發展成為一次戰略性的大規模的城市防禦戰役。
第三節 城市防禦戰役的成敗嚴重影響戰爭的程序和結局
城市防禦戰役作為反侵略戰爭的重要戰役作戰樣式,其成敗必然極大地影響到戰爭的程序和結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城市防禦戰役的成敗,直接影響到戰略戰役目標的穩定。
敵人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必定沿襲法西斯德國&ldo;閃擊戰&rdo;理論,力圖速戰速決。而閃擊速勝的主要手段,則是迅速奪取我作為主國戰略戰役目標的城市。這已被戰爭歷史所證明。可以說,無論區域性戰爭,還是世界大戰;無論以滅亡別國為目的的戰爭,還是以肢解別國為目的戰爭;無一不是以奪佔重要城市為取勝的標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美戰場上,德國入侵波蘭和法國,以奪取兩國的首都華沙和巴黎告勝。後來蘇、英、美等國盟軍是以攻佔德國首都柏林而宣告戰爭結束。戰後的區域性戰爭也是如此,原蘇軍1968年入侵捷克,一舉佔領捷克首都等6個中心城市,6小時後就控制了局勢;10年後原蘇軍突然襲擊阿富汗,也是首先奪佔阿首都喀布林和幾個大、中城市,一週內使阿全國陷落;近期發生的海灣戰爭,無論多國部隊還是伊拉克,都毫不例外地把科威特和巴格達這兩個首都作為奪佔和攻擊的目標。戰爭歷史表明,作為主要戰略戰役目標的城市,是國家的神經中樞,是若干戰略戰役方向上的屏障和堅強支柱,是組織指揮的中心,其穩定與否,嚴重地影響著戰爭及戰役的程序和結局。因此說,凡是重視組織以保衛城市為目的城市防禦戰役,而且奪取了城市保衛戰的勝利,就必然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凡是有城無防,丟城失地的,國家就面臨淪亡的危險。所以,作為以保衛城市為直接目的的城市防禦戰役,對城市這個主要戰略戰役目標的穩定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市防禦戰役的成敗將成為戰爭勝負的重要標誌,民族和國家存亡的重要象徵。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