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第2/3頁)
孫茂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進攻的主要戰場。1904年俄軍在與日軍爭奪旅順口時,儘管其作戰思想消極、保守,但仍堅守旅順近接近地長達130多天,抗擊日軍4次總攻,給日軍以重大殺傷。在抗擊日軍前3次攻擊中,使日軍以損失數萬人的代價,才換取了要塞防線的個別工事。當日軍發起第四次強攻時,戰鬥異常激烈,被稱之為這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戰鬥,而是人類與鋼鐵、燃燒著的石油、炸藥和屍臭等的鬥爭,沒有一具死屍是完整的,在炮彈碎片、破碎的槍刀堆積中,到處夾雜著零碎的肢體和頭髏。雖經俄軍竭力抵抗,終因力量相差懸殊,外圍有利地形失守,而於1905年1月2日簽訂城下之盟,這次戰役參戰日軍累計達13萬人,俄軍為5萬人。日軍傷亡近6萬人,俄軍傷亡3萬餘人,其中絕大部分是在近接近地上損失的。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城市防禦戰役,德軍投入交戰的兵力為50個師,損失近60萬人,法軍為69個師,損失35萬8千人。被歷史上稱作&ldo;凡爾登絞肉機&rdo;。戰役從1916年2月21日開始一直打到同年8月,歷時6個月,德軍僅楔入法軍防禦縱深7‐‐10公里,法軍則充分利用了野戰工事與永備工事相結合的防禦體系,在凡爾登外圍長期頂住了德軍的進攻,並於10月24日開始反攻,最後終於奪取了這次戰役的勝利。
這兩個典型的城防戰例,充分說明瞭近代城市戰役作戰重心已經轉移到城市外圍的近接近地上。這裡還值得一提的一個顯著變化是近代城市防禦者已經意識到城市遠接近地的作用,並開始在其重要地形上構築工事,組織防禦。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並未象對城市近接近地那樣予以高度重視,只是在遠接近地上稍作抵抗,便退守近接近地防禦。1904年日俄旅順市區60騍裡處的咽喉要地南山的戰役地位認識不足,沒有憑藉這個遠接近地上的有利地勢組織堅強防禦,他們在可有效控制旅順口與內陸聯絡的南山地區僅駐紮了一個師的兵力(轄2個旅4個團),南山要點上只有一個團約3500人守備,在日軍38500人(兵力對比為11:1)的猛烈突擊下,該團孤軍作戰,無力反擊奪回已丟失的陣地,又得不到該師的支援,激戰14個小時,南山便告失守,使日軍開啟了進攻旅順的通道。接著,俄軍不戰自退,拱手放棄了包括大連在內的所有外圍圍廓陣地。日軍則迅速啟用大連港,將武器彈藥、兵員食品源源不斷地從曰本運抵大連,日艦隊也在大連建立基地。從而,在陸、海兩個方向上完成了對旅順要塞的封鎖。儘管俄軍從遼陽由北向南實施增援,企圖打通陸上走廓,但終因為時太晚,援軍在瓦房店處被日軍截殺,鎩羽而歸。此役的結局證明:俄軍丟失遠接近地上的南山要點,就註定了旅順要塞失陷的命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