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第1/2頁)
孫茂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是中心防區劃分零亂,缺乏作戰活力。蔣軍把中心防區劃分為24個防區和5個特別城區。由於守軍主力被限制在各自城區內,區與區之間缺少聯絡,彼此孤立,加之機動兵力少,不利於相互支援配合,造成了我軍各個殲敵的條件。我軍以小群多路戰術,穿插迂迴於各區之間,很快將敵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我軍從突破城垣到全殲守軍9萬餘人,總共還不到5個小時。實戰證明,這種分割槽法看似很細,實則沒有重點。
二是向南出犯,授我可乘之機。1948年10月2日,蔣軍以9個師向太原城南擴張,搶劫糧食。我軍乘敵脫離陣地這一有利時機,於運動中一舉殲敵2個師又3個團7個營。我軍取得首戰勝利,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蔣軍犯錯誤的結果。太原守軍長於陣地戰而弱於機動戰,我軍則擅長運動戰。蔣軍外出搶糧,脫離賴以依靠的堅固設防陣地,在城南平原地與我野戰,正是棄之所長而用之所短,主觀指導發生錯誤,其失敗當在情理之中。
三是使用預備隊不當。總預備隊是戰役指揮員手中的生力軍,是爭取主動,扭轉局面的重要力量。因此,使用總預備隊一般比較慎重,通常用於主要作戰方向和具有決定意義的地區,並在戰役中、後期的關鍵時節集中使用。蔣軍在使用總預備隊的時機和方向上都存在明顯的錯誤。10月初,蔣軍向城南擴張時,使用的9個師中,就有擔任總預備隊的5個師,佔總預備隊全部兵力的73%,被我軍殲滅的2個師中,就有1個師(暫45師)是總預備隊編成內的。戰役剛開始,就過早的使用和消耗總預備隊兵力,這是戰役指導上一個不小的失著。外圍作戰階段,蔣軍在未搞清我軍主攻方向的情況下,採取堵窟窿的辦法使用預備隊,南面危急則揮之向南,東北固被突破則揮之向東北,多次拉來拉去,使預備隊疲於奔命,結果,作戰能力大為降低,外圍多處被我軍突破,缺口堵不勝堵。蔣軍在使用總預備隊上缺乏重點和遠濾,是其慘敗的原因之一。
主要參考文獻
1《戰役學綱要》(軍事科學出版社)
2《戰役學教程》(解放軍出版社)
3《軍隊指揮學》(國防大學出版社)
4《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軍事科學出版社)
5《高技術與區域性戰爭》(科學普及出版社)
6《海灣戰爭縱覽》(海潮出版社)
7《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知識出版社)
8《戰役戰例選編》(國防大學訓練部)
9《中國古代戰爭戰例選編》(解放軍出版社)
10《中國歷代戰爭史話》(軍事譯文)
11《武經七書注釋》(解放軍出版社)
12《守城錄注釋》(改革出版社)
13《中國城市手冊》(經濟科學出版社)
14《城市科學》(浙江教育出版社)
15《城市防禦戰役》(總參謀部)
16《現代城市戰鬥》(軍事科學出版社)
17《中國城市》(改革出版社)
18美軍野戰條令《城市居民地作戰》(軍事科學院)
19《蘇聯軍事百科全書》(戰士出版社)
20《軍事學術》、《外國軍事學術》、《軍事歷史》等有關文章。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