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第2/3頁)
孫茂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城堡,所以,嚴格地說,這時的城市主要是用作防禦的&ldo;城&rdo;,而&ldo;市&rdo;的商品交換功能並不明顯。春秋戰國時代,是奴隸制走向崩潰,封建制開始萌發的社會大變動時期,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城市數目和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在一些封建主集中的地方,或交通要道,建成了較大的商業都市。如齊國的臨淄,趙國的邯鄲,楚國的郢都,魏國的大梁等。
在《戰國策●齊策》中,蘇秦對臨淄有過這樣的描寫:&ldo;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甚富而突,……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襖成幕,揮汗成雨。&rdo;如按每戶5口估計,全城人口達30餘萬,可見當時的城市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同時,由於諸侯爭霸,戰火四起,諸侯之間為了進攻和防禦的需要,都極力擴大舊城和建築新城,從而加速了城市的興起。據記載,春秋時期已有城鎮近百座。特別是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這一時期的城市既是統治階級的政治、軍事中心,也是商業、手工業集中的經濟中心。這種由&ldo;城&rdo;向城市的轉化反映了城市性質發生了實質性變化。
封建社會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國封建社會時期城市的數目和規模比奴隸社會時期都有很大發展,特別是城市經濟的發展,引起了城市經濟結構和經濟關係的變化,從而導致城市社會結構和城市功能的變化,奴隸社會時期,城市手工業和商業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那時推動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興起、發展和變遷的動因首先是政治、軍事力量。城市的主要功能表現為政治中心功能,由政治中心功能帶動和滋長其它功能。封建社會時期,這種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推動城市興起和發展的主要動因,已經開始轉到經濟自身,首先是以手工業和近代工業發展為核心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哪裡城市經濟發達,哪裡必然人口集中,交通方便,蔚然成為一方重鎮,郡治或縣治每每設於此,形成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城市功能的變化促進了城市的建築和內部結構、佈局等方面的發展,在漫長的封建歲月裡,我國名城輩出,如漢長安、隋唐長安與洛陽、宋東京與臨安、元大都及明清北京等。這些在相當時期都是舉世聞名,居於世界前列的大城市。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