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放逐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嶽棠久久不語。
他知道王道長所言的“天罰”並非趙判官心目中的“罪有應得的天罰”,而是一種旁人知道了也不敢插手的“天災”。
凡人就好比一株花、一塊石頭,不幸地遇到修士妖獸要過雷劫,被天雷餘威劈為齏粉。天意之下,渺小之物如何倖存呢?
東明府大災可能是一個不知名又身份極高的存在一手推動的。
而地府事先是不知情的,事後也不敢幹涉。
巖縣城隍,連渾水摸魚撈好處的事都不敢做。
這說明事情的棘手程度遠超想象,這件事也絕對不是“對神靈不敬,觸怒天庭降下天災”那麼簡單。
嶽棠想著想著,又想到了生死簿。
趙判官確實讓嶽棠獲益良多,給了許多有用的情報。
譬如,嶽棠已經知道那個改動生死簿的人,絕不是陰司城隍的屬官。
因為生死簿分冊與城隍大印相連,又與地府敕封有關,每次翻閱,都要有城隍的法力催動。
也就是說,把嶽棠的生死簿那頁剔除出來,當做魂飛魄散的情況扔進廢冊的那個人——至少是城隍級別的鬼神。
縣城隍、府城隍、州城隍,都可以。
地府的閻羅、判官們也行。
反正外人是偷不到這本冊子的,偷到了也沒辦法開啟。
如果是用偽裝成鬼神的辦法做到的,那麼這個人就等於用法力生生地偽裝出了“地府敕封”,成功欺騙了生死簿。
這樣的人……只能是天庭之上,地位極高,實力極強的神仙了。
那麼問題來了,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所以嶽棠不得不思考,究竟是地府鬼神,還是天庭神仙?
如果是後者,這個神仙又跟東明府大災有何關聯?
嶽棠越想,心中越是不安。
難道一百三十年前的大災,也與那條預言有關嗎?
難道是他……害了東明府幾十萬百姓?
如果大災是為了除掉預言之人。
背後之人,又為何要撕毀那頁生死簿呢?難道這場大災,其實是在為嶽棠遮掩?
想到這裡,嶽棠的周身氣息浮動,道心已有失衡之象。
“……大災之事,天庭不做解釋,地府鬼神不敢吭聲,這裡面怕是另有文章。”
王道長不知預言之事,他以為嶽棠鑽了牛角尖,非要查明大災真相。
修士連地府都無法對抗,更遑論天庭。
王道長看不透嶽棠,卻能隱隱感覺得到,嶽棠是一個很不一樣的散修。
為什麼是散修?當然是從行事作風上看出來的。
有師門的修士雖說底氣更足,動輒把靠山(成仙的師門先輩)掛在嘴上誇耀,但他們在對待陰司城隍鬼神之時,反而會瞻前顧後,也會表現得更懂“規矩”。
修士這麼幹主要是不想給師門招禍,跟性格無關。
而在嶽棠身上,完全看不到這些特徵。
嶽棠對天庭地府都毫無敬畏之心。
王道長很吃驚,卻也欣賞這般性情,但讓他眼睜睜地看嶽棠去撞鐵板,撞得粉身碎骨,那就不忍心了。
“道友三思!”
王道長誠心誠意,甚至不惜拿自身為例。
“小小巖縣陰司城隍就敢與妖獸勾結,用的還是冠冕堂皇的理由,稱凡人今生受苦是前世註定,是輪迴報應。東明府大災,說不準也是天命註定之類的可笑緣由,在天庭眾仙眼裡是司空見慣的,也感覺不到任何錯誤,反而覺得是什麼天地至理!比如……比如說世間魂魄過多,輪迴容不下,要定期來一場災厄清除……若是道友付出極大代價,知曉的卻是這等真相,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