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第1/2頁)
愛遍天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無絕人之路。
不管楊廷和和一些大臣如何壓制民意,可還是有人站出來為皇帝說話了。那個人就是在禮部做觀政的張璁,儘管他職位低下,可還是一石激起了三層浪,在朝庭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王瓚被貶南京後,作為禮部觀政官員的張璁,雖抱著&ldo;雖無飛,飛必驚天;雖無鳴,鳴必驚人&rdo;之想法,精明的他卻吃王瓚之塹,長自己之智,收攏翅膀隱而不發,靜觀其事態之發展。但想到給自己算命的蕭御史的&ldo;將大貴,傾動海內,與世無比&rdo;之言,心裡不禁犯起嘀咕起來,自己已經年近50歲了,現在還只是未入流的禮部觀政,何時才能有&ldo;大貴&rdo;和&ldo;傾動海內&rdo;呢?年齡不等人了,想要&ldo;傾動海內&rdo;,那就只有走捷徑了。
沒有想到,走捷徑的機會很快就來了,新帝登基不久,朝廷上下都議起大禮來了。巧的是,張璁偏偏又是研究&ldo;禮&rdo;的行家,早在家鄉創辦羅峰書院時,就大講三《禮》,還撰寫出《禮記章句》一書。他看到群臣與皇帝一人爭執,越來越激烈,都互不相讓。那些大臣們,人多勢強,可爭來爭去卻抓不住要害。
俗話說,傍觀者清,就張璁看來,以楊廷和為代表的朝臣們目前雖暫佔優勢,可理由不是太充分,而皇帝目前處於劣勢,可他握有皇權,而且還真理在手。以他40餘年的人生經歷,他判斷,其爭論的結果就如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屬於皇帝。而這時,孤立的皇帝正需要有人出來助他一臂之力啊,你在皇帝正需要人幫他的時候力挺他,一旦他羽毛豐滿,掌了實權,他會不器重你嗎?於是,張璁認準了這條捷徑,就開始尋找出手的機會。
經細緻的觀察,他見禮部上議之奏章數次被嘉靖皇帝駁回,覺得嘉靖皇帝尊崇生父決心已定,但因皇帝年少孤力無援,處處受制於楊廷和與眾大臣們,而不得遂已之願。再者,楊廷和們的理論也漏洞百出,其理歪根本站不住腳,明顯有以老欺少、以臣欺君之嫌。張璁想:現在正是自己振臂一呼,鼎力一助之時了。於是,在正德十六年七月朔,他鋪開紙卷,揮毫潑墨,奏章一氣呵成,力駁禮部上議,倡統、嗣不同之說。
張璁上疏曰:&ldo;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陛下嗣登大寶,即議追尊聖考以正其號,奉迎聖母以致其養,誠大孝也。廷議執漢定陶、宋濮王故事,謂為人後者為之子,不得顧私親。夫天下豈有無父母之國哉?&rdo;
張璁不虧為精通三禮的進士,他引經據典,層層剖析,說得頭頭是道,句句在理。
疏中幾處反問,尤其精妙,特別是一句&ldo;夫天下豈有無父母之國哉?&rdo;更是擊中了那些朝臣的命門穴。
困境之中進退維谷的嘉靖皇帝看到此奏章,喜出望外,拍案而起,高興地說:&ldo;妙哉,此論出,朕父子可獲全矣!&rdo;
嘉靖皇帝立即發交廷臣們討論,可內閣反應遲緩,以不理不睬來對抗。
嘉靖皇帝便派司禮太監將奏疏再送內閣,不滿意地對眾臣說:&ldo;此議實遵祖訓,依據古禮,汝等為何要延誤朕?&rdo;
楊廷和沒有辦法駁斥張璁,強詞奪理回答說:&ldo;新科進士張璁,一個書呆子,怎麼會知道國體呢?&rdo;
嘉靖皇帝見有人支援,也不理會楊首輔的了,於當天御文華殿,召見內閣大臣。
皇帝要親自召見,朝臣們就是對皇帝再有意見,也不敢公開違抗命令啊!楊廷和、蔣冕、毛紀、毛澄等人只好硬著頭皮前往。
嘉靖皇帝親自將手敕授予楊廷和,心平氣和地說道:&ldo;遵祖訓,據古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