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二 努力 (第2/3頁)
江湖無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給你!
是的,九千歲就是肆無忌憚。
提內承運庫的錢,做自己的人情,甚至都不屑做假賬,就這麼正大光明地記下了。
而你個蠢貨,居然沒把賬冊給撕了。
王承恩想了想,覺得皇帝沒有幹掉徐廠公的意思,便轉移了話題,道:“有些告老還鄉的,有些死了的,帶了銀子走,可能要東廠走一遭。”
“份內事!”徐應元來了精神,道:“人死了,銀子還在,東廠一定給他挖出來!”
“明日便把賬目送去。”王承恩說道。
“越快越好,你內帑掌印管錢,咱東廠提督撈錢,絕不讓皇爺缺錢!”徐應元擼起袖子說道。
“內帑還有多少金銀?”皇帝問道。
“金一百零五萬兩,銀二百六十四萬兩……”
“這麼少?”徐應元驚呼一聲,又道:“這點錢夠幹嘛的?今年抄了那麼多,錢呢?”
“喏,這裡。”王承恩帶著幽怨遞過賬冊。
皇帝一看,麻了。
薊遼三十萬,二十萬,三十五萬,三十萬,宣大五十萬,二十萬,貴州五十萬,雲南十萬,陝西八十萬,甘肅三十五萬,京營十萬,十萬,十萬……
總開支八百多萬兩。
像什麼軍器監支銀八千兩購買生鐵都沒必要看,零頭而已。
“爺。”王承恩幽怨地說道:“不如內庫國庫合併得了,總是內承運出錢……又不是太祖的時候,內外分開了啊,哪有全部內帑出錢的道理?
京營就不說了,這是爺的親軍,打仗奴婢也不說,爺的江山嘛,賑災花爺的錢,開東番花爺的錢……”
“這……”皇帝乾笑一聲,沒好反駁。
確實花的太多了。
“爺,奴婢以為,如今內外庫職權不清,朝臣遇事就是開內帑開內帑,如今該明確內外職責。”王承恩說道。
皇帝嚴肅起來,問道:“你以為內帑該負責那些?”
內帑有十庫,最重要的內承運庫負責貯緞匹、金銀、寶玉、齒角、羽毛,另外廣積、甲乙丙丁戊、贓罰、廣惠、廣盈等九庫各儲存相應物資。
國朝初立時,這十庫就是國庫,戶工兵三部有對應庫的記賬權,沒有使用權,一文錢一根線出庫都得皇帝批准。
沒辦法,老朱太勤政了。
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正統七年,戶部建太倉庫,掌貯銀。凡各直省派剩麥米內庫中綿絲絹布、馬草、鹽課之折銀者,籍沒家財變賣田產、追收店錢之援例上交者
太倉庫就成了國庫。
後來太僕寺賺的太多,便修建了常盈庫存銀子,工部發現節流居然能省不少錢,就修了節慎庫,這兩庫部分分擔了國庫的職責。
但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內外庫負責範圍一直模糊,反正國庫有錢用國庫,國庫沒錢開內帑。
所以王承恩抱怨呢。
畢戶部一哭窮,皇帝就撒錢,金山銀海也不夠禍禍的。
“奴婢以為,內二十衙所屬、京營、賑濟、勳臣、宗室、官員俸祿當由內帑負責……”
“官員俸祿怎麼由內帑出?王公公,你這屁股似乎歪了啊。”徐應元當即反駁。
“皇爺養著他們,不盡心盡力地幹活,被打殺了活該!”王承恩說道。
“這話倒也有道理。”皇帝點頭。
內衙不用多說,京營是皇權基石,賑濟收買民心,勳臣是收買臣心,宗室則是家事,內帑負責理所應當。
至於實施,在內帑收入擴大之前,是做不了的。
一千多個知縣或縣令,一年就要百萬兩。
何況官員俸祿不只擔任現職的,還有秀才,未出仕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