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七 超級大回環 (第1/3頁)
江湖無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匯總存檔。”
“轉交吏部。”
“呈奏陛下。”
史可法埋首案牘之間,看完一份文書遞給手下的番子,不斷做出吩咐。
大小官員超過三萬,在冊吏員倍之,想要全部調查一遍,可想而知其中的工作量。
這時,一個番子匆匆進來,道:“協理,陛下口諭。”
史可法立刻整理儀容,恭聽聖諭。
“卿即刻整理左忠毅光鬥之屯墾水利遺作,配合都水監設水利學堂,選天下有志水利者入學。”
“臣叩謝天恩。”史可法大禮拜下。
對他這樣的人,加官進爵不如給他老師好處。
皇帝為什麼挑選左光斗的遺作?
論黨爭,趙南星當仁不讓,論水利屯墾,左光斗無人可及。
其管京畿屯田事,言:“北人不知水利,一年而地荒,二年而民徙,三年而地與民盡矣。今欲使旱不為災,澇不為害,惟有興水利一法。”
於是上三因十四議:曰因天之時,因地之利,因人之情;曰議浚川,議疏渠,議引流,議設壩,議建閘,議設陂,議相地,議築塘,議招徠,議擇人,議擇將,議兵屯,議力田設科,議富民拜爵。
就是在他任上,北方才開始種植水稻,之前北方百姓都不知道水稻是什麼玩意。。
如今李從心治水,張慎言屯墾,多效法左光斗。
當然,不只左光斗,徐光啟、李從心、張九德也接到了口諭,整理歷朝歷代治水的書籍,編撰簡易教材,準備開設水利學堂。
國子監、府州縣學、秀才舉人皆可報名入學,學成後發於各地任治水官。
從七品起步,比三甲同進士,這個待遇超過了大部分舉人。
學堂不是一日就能看到效果的,而且耗費不少,但是很有必要。
昌平都找不到專業的水利人員,遑論更加偏僻的地方。
朱由檢偏不信了,一個縣配一個專業的治水官,還抗不過小冰河期。
就在皇帝巡查京畿時,五千新兵走進了京營駐地。
黃淮地區的漕工,藉助運河之利,兩個月就進了京城。
暫且統管京營的孫傳庭接到新兵,惆悵地說道:“宣講軍紀,總不如找個人打一頓來的直觀。”
“就是效果太好,才找不到一個違反軍律的啊。”錢嘉徵帶著懷念說道:“昨日風起,也不知道驃騎將軍過海了沒?”
剛到旅順口。
見楊肇基下船,黃龍帶著一干將官迎了過去。
“楊總督,有失遠迎。”
“黃將軍,久違了。”
東江糧食由山東負責,當初楊肇基做山東總兵時沒少和東江各將打交道,即便不熟,也是認識的。
寒暄後,一起回城。
黃龍不斷用餘光去偷瞄楊肇基的肩章,黃燦燦的,哪怕天空烏雲密佈依舊不能遮掩其光。
實名羨慕。
“以咱的品級,去京營肯定是黃金肩章吧?”黃龍忍不住想到。
進了城裡參將府,各自落座。
楊肇基環顧諸人,道:“本將奉皇命,全權指揮此次戰役,諸位可有疑慮?”
諸將起立,齊聲喝道:“全憑驃騎將軍做主。”
痛快。
若是往常,不說派個巡撫經略來指揮作戰,也要派個監軍來唧唧歪歪,當今倒好,讓楊將軍全權指揮,全無掣肘。
咦,中間混了個文官?
李佳誠眼觀鼻鼻觀口,靜坐不語免得讓人以為他是監軍。
不是不想,是沒資格,低調一點。
“好。”楊肇基振奮地說道:“陛下重視武人,諸位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