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一 要命 (第1/4頁)
江湖無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制曰:向年,魏璫矯詔,逮周順昌,激蘇州民變,以殺五人而結,今歲,蘇州請旌五人。
矯詔,不法也,擊官,不法也,以不法對不法,可為義乎?
經查,一人為周僕,殉以私義,四人收賄買而頂罪,主謀者應社,常謂天下士林風骨之續,然以他人為罪而己營利,義之何在?
苟利國家生死以,全憑禍福避趨之,如此士林,可用乎?
所與共治天下者,士大夫也,今士習不端,欲速見小,茲欲正士習以複道,何術而可?
亡國之兆,起於黨爭,萬曆年間,未聞黨名,天啟時,曰東林、浙、齊、楚、昆、宣等黨,累日攻訐,幾致朝政敗壞。
結社盛行,由社而黨,由黨而爭,由爭而敗,終致滅亡,朕問,如何長久解決黨爭?
爾多士留心世務久矣,其逐款對答毋諱。
朕將親覽焉。”
噗通~
張採跌倒在地,帶翻了凳子,發出一聲巨響。
諸生回頭一看,立刻收回了目光。
殿試呢,別鬧。
徐光啟看張採可憐,說道:“試卷未發,速速起來。”
張採沒起來,趴在地上說道:“請主考轉陳陛下:臣無顏參考,自請外放邊陲為吏,待有功,再考不遲。”
得,抗壓能力太差。
徐光啟搖搖頭,讓同考官帶他出去。
張採滿心絕望。
本想著蟄伏朝堂,伺機而動,萬萬沒想到皇帝直接出了送命題。
試題刊發天下,誰還敢說自己是應社的?
名聲臭了啊。
其實皇帝並未把應社看在眼裡,主要還是為了最後的問題:如何解決黨爭。
種田黨、慈善黨,都是雕蟲小技,更不是長久之計,皇黨才是永恆。
誰能抓住這個核心,誰就能成為狀元。
抓不住?
進入殿試的,不跟張採一樣提桶跑路,妥妥滴同進士,從基層幹起。
怕被嘎腰子不去?
參考正在坐車回來的劉宇亮。
就跟你明牌玩,玩不起就別玩。
皇帝,就是這麼豪橫。
獨石堡全殲五千西虜,西南奢安授首,建虜進攻旅順口損兵折將,國朝武功依舊,就問你服不服?
張溥服了。
五人墓碑記成為笑柄,張溥當即宣佈應社解散。
收拾行禮,出發。
哥要去太平府教書了,別惦記哥,哥會回來的。
廣西太平府與安南接壤,卻不用擔心安南人進犯。
不是安南人老實,而是自顧不暇。
此時的安南黎皇形同傀儡,軍政大權盡在鄭氏手中。
南方阮氏表示不服。
不服就幹。
去年,北方鄭柞發兵南征,阮福源藉助地理優勢與佛郎機人的指導,針鋒相對。
乒乒乓乓打了個寂寞。
第一回合結束。
以後的日子長著呢,走著瞧!
安南南北分裂,大明看熱鬧。
躺平?
不存在的。
皇帝垂涎三尺。
這麼好的機會,不把安南收入囊中,更待何時?
皇帝摸了摸腰間。
朕的大寶劍呢?
陛下,你的大寶劍在遼東,在九邊,沒法砍安南。
就很氣。
憋著。
實力不夠,對方內訌也只能幹看……不可能的,先派官理一理廣西。
所以張溥想著回來呢。
只要在廣西乾的好,確實可以回到中樞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