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 大出血 (第1/3頁)
江湖無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奢安二賊授首,安位投誠,水西初定也。”皇帝看著諸閣老堂部,說道:“諸卿以為,接下來當如何?”
皇帝如此問,自然不是說犒賞問題。
當然,犒賞少不了。
只跟武將談奉獻,不如自己勒弓弦。
撒錢。
皇帝問的是,怎麼處理安家以及水西宣慰司。
袁可立起身,指著地圖說道:“水西宣慰司方圓五百里,傳承千年,實乃國中之國。
如今王師雖佔據了織金,其腹地仍為安氏所有。
若繼續進兵,目下天氣漸熱,夏季必須停兵休整,起碼遷延一年。
若是不趁機進兵,只怕降而復叛,西南永遠不安。
臣意,效播州成例,撤宣慰司,設府州縣,改土歸流!”
原播州宣慰司世代為楊氏所有,傳承七百餘年。
萬曆二十年,楊應龍拒接朝廷詔令,實質謀反,四川派兵進剿失敗。
當時正是倭寇蹂躪朝鮮時,朝廷抽不出手,楊應龍抓住機會請降,交錢抵罪。
雙方演了幾年,到二十四年,楊應龍覺得準備的差不多了,正式起兵。
拳打四川,腳踢湖廣,視貴州於無物,好不威風。
二十七年,貴州巡撫江東之等率兵三千進剿,全軍覆沒。
嘁,小樣!楊應龍對朝廷狂豎中指後,率兵八萬陷綦江,並縱兵血洗綦江城。
他以為好日子開始了,確實開始了,卻也到頭了。
一頭撞上了鐵板。
時朝鮮已定,朝廷集結二十餘萬大軍,分八路進擊。
楊應龍以為播州多山水,關卡無數,可以據險而守,結果沒到四個月就被殺穿了。
不是播州山不高水不深,也不是播州苗兵不能打,而是官軍太兇了。
比如劉珽,其綽號劉大刀,是平倭名將,夙有威名,所部驍勇善戰,苗兵一聽“劉大刀至矣”,往往不戰而潰。
打著玩。
若非崇山峻嶺趕路時間太多,只怕十天就把播州殺穿。
平叛結束,朝廷撤播州宣慰司,分設遵義、平越二府,將播州納入直接統治。
到目前為止,遵義、平越二地都是老老實實的納稅服役,沒敢搞么蛾子。
“改土歸流,長治久安之策,然水西範圍之廣,三倍於播州。”徐光啟說道:“雖說其外圍已失,安位被擒獲,然安氏統治依舊。
若改土歸流,至少需要三萬兵,用時兩年。
以一兵月俸一兩五錢,耗糧一石半算,需二百一十二萬兩石。
兵器、軍服、甲冑、火藥、醫藥、撫卹等耗費,預計不低於百萬兩石。
兩年內,水西不可能納稅服役。
陛下若行改土歸流,當要做預備。”
預備什麼?
銀子!
播州之役花了三百六十二萬兩,善後開支一百一十萬,軍餉開支基本符合徐閣老的資料。
糧食的話,不可能說軍兵領了軍餉自己去買糧食,必然是朝廷提供。
即便四川、湖廣就近支援,運輸損耗依舊不會少,一兵一石半也差不多。
三百多萬兩石,唐王友情贊助也就這個數,若是中間出了差錯,再來百萬兩也不奇怪。
大概,這就是歷史上奢安授首,安位請降後,崇禎很痛快的接受了。
朝廷就把鴨池水以東的地方收了,其他地方依舊歸安位所有。
不是不想收,是沒錢收。
事實上,後來安氏參與反清,被吳三桂一頓嘎嘎亂殺,吳三桂於是奏請廢水西宣慰司,改設四府。
等到吳三桂反清,安氏遺腹子安勝祖趁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