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第1/2頁)
未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謝冬芽聽出了何秋語氣中的不屑,笑了笑,「好在他心裡明白《江樓明月》是大ip《江樓二十夜》同一世界觀的套拍劇,錦文姐又特別重視,這回找的執筆小編劇水平不錯,蒙導也很滿意。」
何秋開啟了嘲諷模式,「他大概終於知道了不能光顧著狂撈總編劇署名,也要對專案負負責,讓自己的編劇作品在豆芽的評分上上及格線,不然以後哪有人會繼續找他寫劇本?這年頭,沒人在乎他是不是姓謝。」
聽到最後一句話,謝冬芽長嘆一聲。
「時代在進步啊,終於進步到,謝這個姓沒人在乎了。」
這是母親張諾一輩子都沒有勘透的在乎。她搖搖頭。
何秋的嘲諷模式還沒有結束。
「謝逢春在乎啊,《江樓明月》下個月開機,他通稿已經在準備了,謝大師唯一一根獨苗男孫,這次要佔盡鰲頭。」
謝冬芽長到三十五歲上頭,活得一直勁兒勁兒。即算和範文軒婚後那兩年面臨的她這輩子最頭大的問題時,她依舊覺得不是什麼人生大難題,反正可以用離婚解決。
唯一讓她會發自內心黯然那麼一下的,是何秋嘲諷模式的最後一句。
謝冬芽,謝逢春,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這個家族的區別對待。
冬芽是什麼?是冬天落葉後的枝條上長出來的新芽。新芽完全長成綠葉,可不就是逢春了?
祖父寫過一篇散文,就叫《冬芽逢春》,節選的段落被記錄在中學語文課本的課外必讀精選裡,在恢復高考後,幾乎是閱讀理解輔導課本里必選內容。
有一個寫出來的文章是全國同齡人都讀過的祖父的感覺怎麼樣?
謝冬芽的感受是,不怎麼樣。
她的不怎麼樣,來自於對她母親的逆反。
在越劇團做當家花旦的張諾,是個往上三代住在徐光啟舊宅附近小洋房的上海千金,父親從復旦大學畢的業,進的報社做主編。
這家報社從謝冬芽的外公當主編那年算起,再往前數二十年,主編便是謝冬芽的祖父,報社就是他創立的,在解放前人稱他一聲「報業少帥」謝大師。
「報業少帥」辦報寫文,投筆從戎,才華斐然,信眾無數。在那個崇拜大師的年代,人人都愛他。
但年輕時的驚濤駭浪,都會變成年老時的平靜沙灘。
謝大師雖然情史頗為豐富,但是成婚很晚。直到四十五歲上頭,才有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不是同一個媽,一個留在南方,一個去了北方。
謝冬芽的外公、張諾的父親,在當主編的第五年就去世了,去世之前纏綿病榻足有一年,把本就不多的家底耗了個精光。張諾四歲時,跟著謝冬芽的外婆,被迫從徐光啟舊宅附近小洋房搬了出來。
至少要在精神上回到徐光啟隔壁小洋房做上海小姐,是張諾自小的矢志不渝。
她在天蟾戲院唱紅了以後,追求者很多。精打細算地挑選追求者,是她給自己定的小目標。
八十年代初,大家都很趕時髦,會去迪斯科廳跳跳舞。那時候能去迪斯科廳的,不是家裡有兩把刷子,就是自己很有兩把刷子,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張諾在迪斯科廳碰到了謝大師在南方的那個兒子。這個兒子名字叫海遙,因為離開爸爸遠,又在上海。
但是沒有關係。張諾想的是,謝海遙的爸爸,離自己的爸爸很近,不但很近,而且遠遠高於自己的爸爸。
在張諾眼裡,這一道光環已經遠遠勝過金錢、外貌、人品、能力、興趣等等擇偶條件。
她除了這一道光環,已經什麼都看不到了。
謝海遙和張諾結婚,謝大師不是太滿意。
一個是,張諾雖然出身在書香門第,但那已經是昨日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