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頁 (第2/2頁)
夜色精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商品的交換價值是決定貨幣內在價值的根本衡量‐‐因此,其實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說匯率是生產力在貨幣領域的體現,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高,他的匯率指數(指相對指數,不是指絕對數值)就高,一個國家地生產力水平不高,他的匯率指數肯定不會高。
個中邏輯非常簡單:生產力水平高=製造能力強=等於商品種類豐富、技術含量高=等於富有市場競爭力、市場需求大,為了換取生產力水平高國家的商品,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地國家只能千方百計地獲取高水平國家的貨幣以便完成交換,而一旦對高水平國家貨幣地需求超過平衡點,就會推動該國貨幣的稀缺,反映在金融市場就是匯率的上揚(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可以明白為什麼中國需要製造2條褲子才能換回一家波音客機,如果以勞動時間來衡量是無法想像的)。
這個關係如果反過來推導,就可以得到另外一個結論‐‐在生產力水平一定期限內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匯率水平與商品競爭力成反比,高匯率容易窒息以該種貨幣作為本幣計算的單位商品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匯率和生產力水平決不是等價的。前者只是後者在貨幣金融領域的客觀反映,有可能真實,也有可能有所扭曲但決不是生產力水平本身,總體而言是一條上下波動頻繁,長期平均時間內保持穩定的曲線,不能認為高匯率指數就等價於高生產水平,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匯率能與生產力水平截然分開。比如在戰爭這種極端條件下,匯率就顯得沒有用處,一旦實行價格管制,匯率水平和生產力水平之間的對應反射將很快失真。
以林廣宇穿越時的世界為例子,在和平時期,美國本土是不可能生產廉價服裝的,從匯率的角度來說那樣遠遠不划算,本土2元可能連條褲腿都做不出來而如果進口2元就可以買一條褲子了,但在戰爭時期,貨幣只有紙面上的意義,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