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縱使最終能夠消滅杜重威,那麼要付出的代價必然倍增,且這可不僅僅是杜重威這一叛的問題。
視野廣闊,很有大局觀,正是因為看到了其中可能產生的後果,郭榮方才選擇行險,孤注一擲。當然不排除郭榮想賭一把的心理,風險越大,往往也意味著收益越高。結果,郭榮賭成功了,九死一生的結局,硬是讓郭榮撞到了生路。
而杜重威也實在拉胯,被郭榮千餘兵攪亂陣腳,救走慕容彥超也就罷了,那麼多兵,只需分一小部偏師襲取德勝北城,那麼漢軍必然潰敗。硬是選擇與漢軍纏鬥,一步一趨,直到漢軍退守城防。
對於慕容彥超,前番拼命規勸無用,以致兵敗,郭榮也是怒極。當真只有親身體會共事之後,才知道這個人究竟有多難伺候。杜重威猛攻關口而不下,無奈退兵。待其退後,慕容彥超又接過了指揮權,以救援不力諉過於郭榮。這下,郭榮憤而派人上表東京,彈劾慕容彥超。
討杜之戰,第一次接戰,以漢軍敗退告終,前後傷亡兩千餘人。當然,杜重威也沒能討得了好,前鋒的潰敗加上其後的激戰,損兵有近三千,比漢軍還多。不過,無論是從場面還是從結果來看,都是鄴兵告勝了。
事實上,鄴兵計程車氣並不高,將士作戰意志薄弱,並沒有多少反叛意願,只是為杜重威所脅從。但經陸家店一戰,漢軍計程車氣也好不到哪兒去了。
出師不利,總歸不是什麼好兆頭。
敗報傳到東京的時候,滿朝譁然,甚至有點措手不及。劉承祐也是分外無語,暗罵慕容彥超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就是考慮到德勝口的重要性,為防杜重威南下,朝廷才屯重兵於此地。
有五千禁軍在手,只需要穩穩地守住,待朝廷其他軍隊彙集,聯動出擊,便能穩穩地平推至鄴都。這慕容彥超硬是要自作聰明,若不是郭榮力挽狂瀾,平叛的局面恐怕就不容樂觀了。
不過,於郭榮個人而言,卻是一下子賺足了名聲。為了減弱敗事的影響,朝廷對陸家店一戰使了春秋筆法,儘量避敗績而不談,反而著重宣揚郭榮反敗為勝、痛擊叛軍,摧毀了叛軍奪取德勝口的陰謀。
為了獎勵功臣,也為了安撫士心,劉知遠降制,以其為德清軍都指揮使、領澶州防禦使、鄴都行營排陣使。
而對於慕容彥超的處置,劉知遠則猶豫了,按照朝臣的意見,自當問罪,再不濟,也要召還東京。結果,劉知遠硬是輕輕放下,避其罪不談,言以觀後效,留其于軍前,仍領原職,為高行周副。
慕容彥超一敗,完全打亂了朝廷預想中的平叛節奏,兵馬的損傷倒不算什麼,關鍵在士氣,冷兵器作戰,士氣的重要性有的時候更在訓練、裝備之上。這主帥還沒到位,士氣便被慕容彥超給洩了。
聞得敗訊,在朝廷的催促下,原本從容不迫的高行周,只得加快奔赴軍前的速度。老將軍不辭辛苦,疾馳百里,匯合後續的禁軍渡河北上,至德勝城,顧不得風塵僕僕,便勞心勞力地給慕容彥超擦屁股。
僅收拾軍心,恢復士氣,便多費好幾日的時間。高行周的統兵之能,自然不用懷疑,威望也是十分靠譜的,出征的漢禁軍中多“晉軍”,而高行周曾經還當過一段時間的後晉禁軍統帥,將校之中,有不少人曾是在他麾下待過。有這層情誼在,如今同在“大漢”的旗幟下作戰,高行周發號施令,倒也沒有多少滯澀。
一切準備妥當過後,高行周率馬步軍五萬餘人,自德勝城北上。而杜重威大概是上一仗打出了自信,竟然率軍來敵,還是老地方,兩軍接戰於陸家店。杜重威自以為,漢軍受前番敗績影響,定然士氣衰微,可是他太小看高行周的馭軍之能了,結果不言而喻,損兵折將,敗退。
年紀大了,高行周用兵,老辣的同時,也漸少了些銳氣,重在穩妥。見鄴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