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凡了,以致所有的人都常常會忘記了她的存在。
1980年,李高成以副廠長、黨委副書記的身分調至中陽紡織廠。由於中紡成立了一個新型紡織品車間,急需一批熟練女工,於是夏玉蓮再次同李高成調到了一個廠。
再後來,孩子的年齡漸漸大了,李高成夫婦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一家人同夏玉蓮的關係也漸漸地淡了下來。逢年過節偶爾想起來時,才會打發孩子們過去送一些東西。
在李高成將要離開中紡的那一年,曾記得夏玉蓮找過他一次,具體是什麼內容也記不大清了,好像是說什麼分房子的事情。孩子大了,要結婚了,一家人擠在一起,實在不成個體統,讓他想辦法能不能幫著解決解決。
他記得好像給當時她那個車間的分管主任談過一次,至於解決了沒有,解決得怎麼樣,他就不知道了。
他太忙了。
再後來的這麼多年也一直很忙很忙。
一直到了今天,好像是眼前這麼多讓人創巨痛深、慘不忍睹的景象勾起了他的記憶和思念,才讓他突然感到是這樣的想見見這個自己孩子的奶孃,也同樣是他這個家庭的奶孃。
在公司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她和她的一家人會活得怎麼樣?
她撐得住嗎?活得下去嗎?
李高成有些茫然地瞅著眼前的景象,覺得自己就像迷失了方向一樣。他覺得自己真的無法找到夏玉蓮的家了。
可能是因為夏玉蓮從省紡織廠搬過來後,自己來得太少的緣故,他實在有點記不清了,好像只來過一次,或許根本就沒有來過,當時只隱隱約約從孩子們的嘴裡知道夏玉蓮似乎是在這一帶住著。
也可能是眼前的這一片住房變化太大了,才讓他真的想不起來了。並不是因為房子變好了,變新了,而是因為變多了,變小了。仍然都還是幾十年一貫制的小平房,正因為它的多年不變,所以才變成了眼前的這一副模樣:在一個個原有的平房四周,就像土蜂窩一樣衍生出一個個更矮、更小、更窄的&ldo;小平房&rdo;來。於是原有的過道越變越細,甚至變得都看不到了;原有的房屋也分不出主次,甚至連原有的院落也看不出來了,以至於你面對著這樣的群落,都不知道應該怎樣走進去,又應該怎樣走出來。
李高成不禁又想起了夏玉蓮當時找他解決房子的情景,他突然感到說不出的慚愧,這麼多年了,夏玉蓮從沒向他提過一個要求。
夏玉蓮的孩子們是不是就在這一片蜂窩似的格子裡住著?
連著問了好幾戶人家,才算問清了夏玉蓮的住址。
他的擔心和猜測同時都證實了:夏玉蓮一家人確確實實都還在這兒住著。
其實並不遠。從一個小fèng隙似的過道里側身走過去,再拐兩個彎就到了。
一來到這兒,所有的記憶好像一下子就恢復了過來。
沒錯,就在這兒。而且一切都沒變,還是原有的樣子,還是原來的大小。當然同別的地方一樣,這兒也同樣已經衍生出一個個不同形狀的小格子來。
唯一讓他拿不定主意的是,面對著一個個差不多大小的房門,他不知道究竟應該去敲哪一個。
幸好有一個女人出來倒垃圾,李高成趕忙走過去打問。
&ldo;找我家婆婆呀?&rdo;可能是太冷風太大,也可能是剛出來覺得太耀眼,眼前的這個臉上有些浮腫,裹得非常嚴實的女人,眨巴了好半天眼睛,才瞟了他一眼問,&ldo;你是哪兒的呀?找她有啥事?&rdo;
沒想到問到的竟是夏玉蓮的兒媳婦!
&ldo;我是市裡的,她在嗎?&rdo;
&ldo;市裡的?&rdo;看著這個女人狐疑的樣子,李高成立刻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