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史學研究] 《正說清朝三百年》作者:林濤【完結】
本書簡介
本書展現帝王將相風采,皇后嬪妃儀容,揭秘宮延朝政變遷,文治武功畫卷。讓讀者一睹歷史之真相,澄清戲說之盲點。
著名清史學家戴逸在《加強對清史的研究》一文中說:清史的研究&ldo;從縱的方面說,應該包括清朝興起、發展和衰亡的全過程;從橫的方面說,應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族、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它的起止時間,從1644年清朝入關、建立全國統治,經過康雍乾盛世以及鴉片戰爭後的衰落,直到辛亥革命、清朝滅亡為止,共268年。如果上朔清朝入關前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代的歷史,則長達三百多年之久。&rdo;該文主張&ldo;把清史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rdo;。這樣做,&ldo;有助於我們從清王朝盛衰興替的全過程來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有助於我們更清楚地瞭解清代各種制度、政策、機構以及歷史事件、思想潮流發展演變的來龍去脈。因此,把三百年的清代歷史當作完整的研究物件是必要的。&rdo;本書就是依照這一思想嘗試編寫的一部簡明清朝綜合史。
本書14個專題,旨在反映清王朝的主要方面及其發展。&ldo;帝王&rdo;部分不僅僅反映各帝性格、功過,更企圖透過敘述各朝大事,勾勒清王朝的興起與衰亡的軌跡。&ldo;後宮&rdo;、&ldo;皇宮和皇家園林&rdo;、&ldo;王室&rdo;、&ldo;政治&rdo;、&ldo;官吏&rdo;、&ldo;法制&rdo;、&ldo;外交&rdo;、&ldo;軍事&rdo;、&ldo;經濟&rdo;、&ldo;教育&rdo;、&ldo;科舉&rdo;、&ldo;文化&rdo; 這些專題既橫向展示清朝主要方面又縱向性地逐階段地反映這些方面的發展。&ldo;滅亡&rdo;專題則專門敘述其滅亡過程。
緒論
大清王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專制王朝。
大清王朝起訖,有三種不同說法:第一種是順治元年(1644)至宣統三年(1911),第二種是崇德元年(1636。皇太極改國號為&ldo;清&rdo;)至宣統三年,第三種是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至宣統三年。第一種最普遍,歷史教科書用第一種,《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用第三種,夏家主張第二種,但也不反對一、三種。為說清清朝來龍去脈,本書採用第三種。
大清王朝與歷代封建專制王朝一樣實行皇帝制度。清朝從開創到滅亡共有12帝,依次是太祖努爾哈赤(在位10年)、太宗皇太極(在位17年)、世祖順治帝福臨(在位18年)、聖祖康熙帝玄燁(在位61年)、世宗雍正帝胤禛(在位13年)、高宗乾隆帝弘曆(在位60年,又當太上皇3年)、仁宗嘉慶帝顒琰(在位25年,前3年是乾隆掌實權,故實為22年)、宣宗道光帝旻寧(在位30年)、文宗鹹豐帝奕(在位11年)、穆宗同治帝載淳(在位13年)、德宗光緒帝載湉(在位34年)、宣統帝溥儀(在位3年)。這些名稱裡,&ldo;努爾哈赤&rdo;、&ldo;皇太極&rdo;、&ldo;福臨&rdo;、&ldo;玄燁&rdo;、&ldo;胤禛&rdo;、&ldo;弘曆&rdo;、&ldo;顒琰&rdo;、&ldo;旻寧&rdo;、&ldo;奕&rdo;、&ldo;載淳&rdo;、&ldo;載湉&rdo;、&ldo;溥儀&rdo;是名,&ldo;太祖&rdo;&ldo;太宗&rdo;、&ldo;世祖&rdo;、&ldo;聖祖&rdo;、&ldo;世宗&rdo;、&ldo;高宗&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