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康熙即位之初,輔政大臣鰲拜(?-1669)專權,為非作歹,不把康熙帝放在眼中。如不除掉,鰲拜就會成為清朝的慶父,康熙帝自己也就成了傀儡,雄才難展。康熙八年,康熙帝16歲,智擒鰲拜,數其大罪30,禁錮起來,死於獄中。除掉鰲拜,清朝開始走上坡路,康乾盛世由此開端。
紫禁城月華門南,有間康熙讀書室,稱南書房。康熙十六年(1677),他選詞臣入值。除做文學侍從外,還讓他們參與機務,成為釋出政令的地方。這樣一來,皇權進一步集中了。乾綱獨斷以後,康熙帝運用手中權力做了一系列大事,取得了彪炳千秋的偉業。
首先是平定叛亂、統一臺灣,解決邊疆問題。
康熙十二至二十年,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三藩指分封在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分封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分封在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康熙帝佩刀像康熙帝覺得他們割據一方,對清朝構成威脅,決定撤藩。吳三桂首先造反,兵出湖南。在他影響和要挾下,耿精忠和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臺灣鄭經、廣西將軍孫延齡、陝甘總兵王輔臣等10餘省的漢將與蒙古察哈爾部紛紛起來響應。康熙帝採取重點打擊吳三桂而招撫其他兩藩的策略,大膽起用綠營兵。經過八年的努力,終於平定了三藩,西南、東南邊疆得到安定,中央集權制度也進一步得到了加強。政治局面開始安定下來,又為生產的進步提供了前提。
三藩平定後,康熙帝開始統一臺灣大業。順治十八年,鄭成功趕走盤踞臺灣的荷蘭殖民主義者,光復了臺灣。鄭成功去世以後,由其子鄭經接替治理。鄭經死後又由其子鄭克塽執政。臺灣長期處於割據狀態,有被外國殖民主義者分離出去的危險。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戰船一舉攻克臺灣,鄭克塽投降。臺灣設府,正式歸屬中原王朝。在平定三藩,統一臺灣的同時,康熙帝於二十一年派彭春趕走了侵佔東北部尼布楚和雅克薩的俄國侵略軍,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邊界,收回了部分被俄國侵佔的領土,康熙出巡圖安定了東北部邊疆。
東北部邊疆問題解決後,康熙帝又成功地解決了西北邊疆問題。明末,蒙古族分為漠南蒙古(即內蒙古,皇太極時期已經歸附清朝)、漠北喀爾喀蒙古(外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分四部: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和土爾扈特)。二十七年(1688)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在俄國支援下興兵侵入喀爾喀蒙古。喀爾喀蒙古王公向清政府求助。康熙帝先後於二十九年、三十五年與三十六年三次御駕親徵,鎮壓叛亂。最後,噶爾丹兵敗自殺,蒙古恢復平靜。康熙帝進一步採取聯姻、封爵等措施加強與喀爾喀蒙古上層關係,實行盟旗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加強對喀爾喀蒙古的管理。
五十五年(1705),繼噶爾丹為準噶爾汗的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凌敦多布率兵進攻西藏。康熙帝派皇十四子允為撫遠大將軍率兵分三路援藏,擊敗大策凌敦多布。
第二是大力發展經濟。康熙帝親政後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尤其是解決三藩與臺灣問題之後。他重視發展生產措施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一是停止圈地。清初因圈地弊政強佔了農民大量土地。順治四年和十年先後兩次詔停圈地,但康熙即位後圈地情況仍然存在。康熙八年六月,康熙諭令戶部:&ldo;自後圈佔民間房地永行禁止,其今年已圈者,悉令給還。&rdo;二十四年又下令:直隸州縣圈地停止。圈地最後終止。二是獎勵墾荒。順治時就提倡墾荒並取得成果。康熙帝繼續提倡,他把官員的提升與能否招人墾荒聯絡起來並將順治時所定的免稅時間由三年延長至六年乃至十年。官員和百姓墾荒積極性調動起來,耕地面積逐年擴大,由順治十八年的540餘萬頃增加到康熙二十四年的600餘萬頃。三是蠲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