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束,百業待興,為使人民休息,消除滿漢矛盾,需要寬仁。為緩解因雍正嚴酷造成的統治上層矛盾激化,乾隆需要寬。但吏治腐敗抬頭,又需要嚴。二帝為政風格不同,但都從實際出發。為政風格方面我們不好說此長彼短。
《平定臺灣戰圖冊》文治。康熙、乾隆兩帝都注重發展文化事業,在世時出了很多著名學者,編輯了很多有價值的書籍。康熙朝編有《康熙字典》、《曆象考成》、《佩文韻府》、《數理精蘊》、《子史精華》、《全唐詩》,還開始了規模僅次於《永樂大典》的《古今圖書整合》的編輯。乾隆帝時期則完成了《大清一統志》、《續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大清會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庫全書》。乾隆時期,乾嘉學派開始形成。《萬國來朝圖》透過比較,可以看出,乾隆帝在文治上的成就比康熙大一些。然而,乾隆毀書多,則是他的一大罪過。
在對外關係方面,康熙帝比乾隆帝開放得多。康熙初年還執行海禁政策,但統一臺灣之後,康熙帝便開了海禁,鼓勵人們出海貿易,開放了澳門、漳州、寧波、雲台山作貿易港口。只是到五十五年因海盜猖獗又恢復了海禁,終止了同南洋呂宋、噶喇巴的貿易,禁止賣船給國外,禁止運米出境,但與東洋的貿易照舊,外國商船可來中國。乾隆帝即位後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乾隆二十二年,只許廣州一處通商,設立十三行,約束外商活動,限制商民出海。他致英王信中說:&ldo;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貨物以通有無。&rdo;顯得十分虛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