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臨時政府面臨巨大的財政困難和袁世凱的武力威脅。孫中山受到政府內部壓力,宋教仁、胡漢民、汪精衛等人提出要&ldo;擁袁反清&rdo;。1912年1月22日,臨時參議院透過孫中山讓位5條件,再次表示如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孫中山願意辭職。袁世凱為篡奪革命果實,逼清帝於1912年2月12日退位,清王朝終於滅亡。袁世凱向南京臨時政府表示接受共和,&ldo;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於中國&rdo;。13日,孫中山按協議向參議院辭去臨時大總統,薦袁世凱以代。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被袁世凱任命為全國鐵路督辦。&iddot;
後記
著名清史學家戴逸在《加強對清史的研究》一文中說:清史的研究&ldo;從縱的方面說,應該包括清朝興起、發展和衰亡的全過程;從橫的方面說,應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族、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它的起止時間,從1644年清朝入關、建立全國統治,經過康雍乾盛世以及鴉片戰爭後的衰落,直到辛亥革命、清朝滅亡為止,共268年。如果上溯清朝入關前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代的歷史,則長達三百多年之久。&rdo;該文主張&ldo;把清史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rdo;。這樣做,&ldo;有助於我們從清王朝盛衰興替的全過程來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的封建社會怎樣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有助於我們更清楚地瞭解清代各種制度、政策、機構以及歷史事件、思想潮流發展演變的來龍去脈。因此,把三百年的清代歷史當作完整的研究物件是很有必要的。&rdo;本書就是依照這一思想嘗試編寫的一部簡明清朝綜合史。
本書14個專題,旨在反映清王朝的主要方面及其發展。&ldo;帝王&rdo;部分不僅僅反映各帝性格、功過,更企圖透過敘述各朝大事,勾勒清王朝的興起與衰亡的軌跡。&ldo;後宮&rdo;、&ldo;皇宮和皇家園林&rdo;、&ldo;王室&rdo;、&ldo;政治&rdo;、&ldo;官吏&rdo;、&ldo;法制&rdo;、&ldo;外交&rdo;、&ldo;軍事&rdo;、&ldo;經濟&rdo;、&ldo;教育&rdo;、&ldo;科舉&rdo;、&ldo;文化&rdo;這些專題既橫向展示清朝主要方面又縱向性地逐階段地反映這些方面的發展。&ldo;滅亡&rdo;專題則專門敘述其滅亡過程。
專題除個別外都是以概論性的文章開頭,續以若干短篇,或對首文要點內容進行詳釋,或作補充,充實內容。
本書在參考前賢時俊大量著作的基礎上寫成。文獻資料存在一些分歧,本書處理原則是:一、以正史和第一手史料為準。例如洪承疇松山被俘後降清的原因,《清朝野史大觀&iddot;多爾袞》說:&ldo;洪承疇之降於清也,以世祖之母博爾濟吉特氏勸降之功居多。&rdo;今人所著,也有博爾濟吉特氏的獻媚和所獻人參湯起作用之說。而據《清史稿&iddot;洪承疇傳》和戴逸、李文海主編《清通鑑》所載,關鍵是皇太極脫下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疇的身上,感動了他。本書從《清史稿》。二、長期以來聚訟紛紜的問題,以權威論證為準。如孝莊文皇太后下嫁之說,從孟森先生考證不採。三、從眾。例如尼堪徵楚、粵的時間,《聖武記》說是順治十年:&ldo;十年命敬謹親王尼堪為定遠大將軍,偕貝勒屯齊進徵楚、粵&rdo;。《清史稿&iddot;李定國傳》載,順治&ldo;九年&rdo;李定國殺尼堪于衡州。據《東華錄》卷七順治帝諭尼堪&ldo;從湖南進取寶慶,入廣西,搜剿餘孽&rdo;,是在順治九年八月,而十一月&ldo;敬謹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