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七月初一,清政府宣佈對日作戰。
八月十六日,日軍分四路進攻平壤,清軍分路迎敵。馬玉昆在大同江東面擊退了日軍的進攻,衛汝貴在平壤城西阻止了日軍進攻。守衛北門(玄武門)的左寶貴登城指揮,不幸中炮犧牲。擔任總指揮的葉志超在事仍有可為的情況下再次率先逃跑,軍心大亂,十七日平壤陷落。途中他拒絕聶士成&ldo;扼守安洲,深溝固壘以待&rdo;的建議,不顧一切狂奔,八月二十二日葉志超逃回國內。
八月十八日上午,載送援兵至朝鮮大東溝準備返航旅順的北海艦隊10艘,在黃海遇上一字形日本艦隊12艘。日艦不僅艦多,而且噸位大,速度快,速射炮多。提督丁汝昌命令隊艦馬上成犄角迎戰,&ldo;定遠&rdo;、&ldo;鎮遠&rdo;兩艦居中。日艦繞開&ldo;定遠&rdo;、&ldo;鎮遠&rdo;兩艦,向較弱的右翼的&ldo;揚威&rdo;、&ldo;超勇&rdo;兩艦進攻。兩艦中炮沉沒。丁汝昌所在的指揮艦&ldo;定遠&rdo;艦中彈,丁汝昌受傷,改由管帶劉步蟾指揮。&ldo;定遠&rdo;等轟擊敵艦&ldo;赤誠&rdo;、&ldo;比睿&rdo;,兩艦被迫退出戰陣。下午,日艦首尾攻擊北洋艦隊,船體受傷,彈藥將盡的&ldo;致遠&rdo;猛衝迎面開來的敵艦&ldo;吉野&rdo;,但被&ldo;吉野&rdo;施放的魚雷擊中。全艦200多官兵除16人得救外,都壯烈犧牲。管帶鄧世昌落水後被他的太陽犬銜住,使不下沉。誓與軍艦共存亡的鄧世昌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殉難。&ldo;經遠&rdo;艦中炮,200多人犧牲。&ldo;鎮遠&rdo;(管帶林泰曾)擊中敵指揮艦,喪失作戰與指揮能力。北洋艦隊在黃海之戰中絕大多數指戰員表現出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但也有個別貪生怕死者。&ldo;濟遠&rdo;艦管帶方伯謙與&ldo;廣甲&rdo;艦管帶吳敬榮臨陣脫逃。
黃海之戰,雙方都有損失:北洋艦隊損失4艦,日艦重傷5艦。
以上為戰爭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在遼東半島進行。侵朝日軍分兩路進攻中國。第一路由司令官山縣有朋率領於九月二十六日從朝鮮的義州出發突過鴨綠江防線,二十八日佔領九連城、安東。第二路由司令官大山岩率領下,由日艦隊護送,於花園口登陸,於十月九日佔領金州。翌日,進攻大連。守將趙懷業逃走,日軍輕易佔領了大連。接著進攻北洋海軍基地所在地旅順。旅順設有海、陸炮臺50多座,萬餘人駐守。但統帥龔照嶼與其他將領同樣逃走,只有總兵徐邦道一人率軍抵抗,畢竟寡不敵眾。十月二十六日,旅順落於日軍之手。
以上為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在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進行。
清政府於十一月二十四日把媾和的打算通知日本,然而,日本不肯。它們要消滅北洋艦隊。
黃海海戰後,中國海軍本可重整旗鼓,與日本再決雌雄,但北洋大臣李鴻章為儲存實力,令北洋艦隊躲入威海衛港內。後來在光緒二十一(1895)元月,日本派20000人在山東榮成灣登陸,包抄威海衛後路。日軍從南幫炮臺轟擊北洋諸艦,並以魚雷入口狙擊。&ldo;定遠&rdo;中魚雷沉沒,&ldo;來遠&rdo;、&ldo;威遠&rdo;、&ldo;靖遠&rdo;相繼沉沒。北洋魚雷艇12艘出口逃遁,全部被俘。諸洋員要求投降。劉步蟾自殺,丁汝昌與劉公島守將總兵張文宣也服毒自殺。營務處道員牛昶炳召集諸將及洋員商議投降。最後在降書上蓋上丁汝昌之印,懸白旗向日本投降。至此花費巨額白銀經營10餘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日軍在進攻威海衛的同時,又大舉進攻遼東。鑑於淮軍將領作戰指揮多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