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十年四月二十五日,兩路軍對索諾木所在的官寨勒烏圖形成夾攻態勢。勒烏圖靠山臨水,地勢險要,牆垣堅固。八月十五日,清軍以重兵四面攻打,第二天攻克勒烏圖,索諾木逃往噶拉依。阿桂開始企圖誘擒索諾木,索諾木頑固、狡猾,不肯就範。四十一年正月初四,阿桂令四面炮轟噶拉依,索諾木走投無路,才不得不率領2千餘人出城投降。
金川戰後,便依乾隆帝諭旨設鎮安營,大金川設阿爾古廳,小金川設美諾廳,後來兩廳並為懋功廳。大小金川地名不復存在。
兩金川戰爭從乾隆三十六年七月到四十一年四月一共進行了4年半。朝廷為戰爭撥出軍費6000萬兩,另有各地捐助餉銀1000萬兩,川運開捐約千餘兩,捐軀的文武官員699人,死去的護軍、披甲、馬步兵9713人,而大小金川兵力不過15000人。&ldo;平定大小金川之役,在所謂&l;十全武功&r;中歷時最久,糜費軍費最巨,損兵最為慘重。其對手,乃僻處大小金川一隅,兵力不過一萬五千名而已。&rdo;
平準與平回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帝寫了本《十全記》,誇耀他的&ldo;十全武功&rdo;:兩攻準部,一攻回部,兩攻金川,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一次,出征安南、緬甸各一次,征服廓爾喀兩次。下面說他的平準與平回。
準部即準噶爾部。該部在康熙、雍正年間叛亂,康熙與雍正兩帝出兵鎮壓,取得重大勝利。策妄阿拉布坦長子噶爾丹策凌於雍正五年(1729)繼承汗位。羅卜藏丹津投奔他後,噶爾丹策凌不聽朝廷詔命,交出羅卜藏丹津。雍正五年冬,大學士張廷玉力贊對準噶爾用兵。於是以開國功臣費英東曾孫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屯阿爾泰山,出北路;以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屯八里坤,出西路。當時羅卜藏丹津與其族羅卜藏舍楞謀殺噶爾丹策凌,事被發覺,噶爾丹策凌打算把丹津獻給清朝,聽到清朝出兵訊息後,打消了主意。九年四月,勇而寡謀的傅爾丹輕信準部偽降將的謊言,在和通泊(在今內蒙)遭到大、小策凌敦多布率領的2萬餘準兵伏擊,副將軍、參贊大臣、前鋒統領陣亡,只殘兵2千餘名敗回大營。
十年七月,噶爾丹策凌令小策凌敦多布率兵3萬襲擊喀爾喀,掠去額駙策楞2子與畜群。策楞怒髮衝冠,大勝噶爾丹策凌於鄂爾渾河光顯寺。乾隆四年,受到打擊的準噶爾保證不越過阿爾泰山樑,清朝保證喀爾喀不越過扎不堪。
乾隆十年,噶爾丹策凌去世,嫡子策妄多爾濟那木扎勒繼承汗位。不久準部陷入內亂:十五年庶子喇嘛達爾札篡奪汗位,準噶爾部臺吉策妄阿拉布坦外孫阿睦爾撒納於十七年與大策凌敦多布之孫達瓦齊聯合殺了喇嘛達爾札,達瓦齊自立為大臺吉。不久阿睦爾撒納又與達瓦齊相攻,失敗後率部降清。二十年二月,乾隆帝利用準部內訌的機會作統一該部的部署,以完成康熙、雍正2帝未竟大業。乾隆派班第為定北將軍,出北路,阿睦爾撒納為輔佐;永常為定西將軍,出西路,薩賴爾為輔佐。兩路各25000人,馬7萬。西路出巴里坤,北路出烏裡雅蘇臺,各帶兩個月糧食,約會於博羅塔拉河(在伊犁東北300裡處)。兩副將軍各領兵3千先行。由於兩副將軍原來都是準部魁首,所到之處,望風歸降。五月初一,兩軍會於博羅塔拉河,距伊犁3百餘裡。縱酒無備的達瓦齊逃到離伊犁180裡的格登山,以爛泥為營。清軍派遣已降清軍的阿玉錫率20餘騎探路。阿玉錫竟連夜搗毀達瓦齊營寨。達瓦齊率2千人逃跑。他們翻過冰嶺,南走回疆。他以為烏什城阿奇伯木克霍吉斯對自己好,便去投奔他。哪知道霍吉斯早已接受清軍命令,把達瓦齊等人抓了起來。羅卜藏丹津也被抓住。達瓦齊、羅卜藏丹津作為俘虜獻於京師,乾隆帝赦免其死。班第封一等誠勇公,薩賴爾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