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奇倒打一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晨,當最初的黎明光芒穿過天際,壽春東郊的楚軍大營早已經熱火朝天,將領們正領著自己的部下進行訓練。
聚將臺上,一身鎧甲的昭雎肅然地望著偌大的演武場,心潮澎湃。
一個半月前,他帶著昭滑和魏榮奉王命來到了壽春徵集兩萬新軍。臨行前大司馬沈衍見了他一面,告訴他這兩萬人大王要求按照魏武卒的要求招募和訓練。
昭雎震撼而又激動,大王給了他領兵征戰的機會。天天呆在郢都,他哪裡來的機會升遷、追趕兄長昭陽?
昭雎、昭滑與魏榮兵分三路,一個月的時間內,昭滑與魏榮帶著十名軍吏馬不停蹄地跑遍了江淮地區幾個軍營,一個一個地挑選出兩萬名精銳士卒。
同時,昭雎釋出徵兵令,從各縣青壯中一舉招募了接近三萬名新兵。此次徵兵與以往不同,重在獎勵軍功,免除賦稅,分配良田,應徵者踴躍而來,大大超出了所需數額。昭雎原本的打算是招募兩萬名的。但是面對從軍人潮,昭雎決定多招募一些,以便優中選優。
魏武卒的標準是:身穿三層鎧甲,頭戴鐵盔,腰佩闊身短劍,身背二十石強弩並帶五十隻箭,肩扛長矛一支,背三天干糧,日行百里後尚能保持戰鬥力。單以甲冑與隨身攜帶物事的重量論,大約也有五六十斤,更兼甲冑兵器皆是累贅長大之物,在全身掛滿的情況下,還要隨時有剩餘體力戰鬥,談何容易!
對於久經戰鬥的精銳士卒來說,尚且可以,但是對於未經訓練的壯丁,這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
為此,昭雎的變通辦法是:只考校體力與意志力,凡能按以上要求披掛,日行八十里者便算合格。如此一來,接近三萬精壯中也堪堪只選了六千人。
當然,剩下的兩萬多人也不能就讓他們回去了,昭雎將他們另編一軍,作為新軍以及常規軍的後背力量。
而昭滑與魏榮帶回來的兩萬精銳士卒也只有一萬餘人勉強合格。這樣一來,也才一萬七千人,還有三千人的缺口。
昭雎想來想去,將主意打在了江淮地區各個封君的頭上。他手持徵兵令最先前往離壽春最近的壽陵君的封邑。
壽陵君的封邑在壽春西北三十里處,他管轄著封邑內的三十多個鄉,人口不少。每當楚王徵兵時,壽陵君都能徵集大約五千人的軍隊隨楚王作戰。而他自己也有一隻三千人的常備私兵,維護封邑內的治安。
壽陵君十分恭敬地迎接昭雎,不只因為他代表著楚王。更是因為他昭氏的身份,因他那已經是位極人臣的族兄令尹昭陽。
席間,昭雎將自己的請求告知壽陵君。壽陵君一時間有些愣怔,作為封君,他有義務在楚王徵集大軍對外作戰時派出封邑內計程車兵,這是作為封君必須要履行的,是一種賦稅。
除此之外,楚王一般不會再幹涉封君。楚國的常備軍,像壽春的三萬駐軍,都是從東境各縣中招募的。如今昭雎竟然想從他的封邑內招募精壯士卒!
這些被招募計程車卒雖然家眷還在,但是對自己的封邑來說,是一種損失,他不得不慎重。
雖然不願意,但是在昭雎越來越冷肅的眼神下,壽陵君不得不屈服,他不敢得罪昭氏。只得故作大方,讓昭雎隨便遴選。
緊接著,昭雎又拜訪了彭城君、夏侯、六君、居巢君等幾個封君,總算是湊齊了兩萬人。
昭雎動用了特權,給這兩萬人最好的裝備、最好的營地,最充足的糧草。他這一行為惹得壽春縣尹大為不滿。不過昭雎也不在乎,他知道這兩萬人意味著什麼。
昭雎令昭滑與魏榮暫時先各領一萬人展開訓練,首先在訓練過程中遴選一批年輕將領。
演武場上戰旗獵獵,朝陽初升。
光著膀子大汗淋漓的新軍士卒們肩扛粗長的圓木圍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