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醜文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呢。
於是一輩子都沒嘗幾次白米飯的窮苦農民竟然真的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有些人感動地眼淚都流了下來。在他們的想法裡,這些東西都是貴人們才有資格吃的啊。
沒想到在大明的高僧這裡,這些食物是他們也能享受的。這讓他們的思想突破了一些禁錮,開始忽然覺得自己農民的身份其實並不低賤,起碼在“隆空山派”這裡是不低賤的。
他們中一些人開始隱隱感覺到,他們所謂的低賤其實來自於貴人們的“定義”,貴人們認為他們是和泥巴一樣的低賤人,那他們自然就成了低賤的。
天朝上國那邊的農民肯定是能天天都吃到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根本不用像倭國這裡的他們過的這麼苦。
一些人忍不住去問從大明過來的人,雖然因為語言不通所以需要透過翻譯,但是有了嚮往就有了學習的興趣,有興趣就是最大的動力。一些倭國人都開始磕磕絆絆地學習漢語了,時不時嘴裡能蹦出一些漢語的詞來。
然後除了這些香噴噴的白米飯之外,在領地裡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裡種植的土豆、紅薯,產量讓沒見過高產作物的人們震驚。
雖然這東西因為地不夠肥,所以挖出來的時候其實個頭並不大,而且果實有些奇形怪狀的,剛挖出來的時候並不好看。
可是在這個時代,能填飽肚子的東西只要產量高就是好糧食。大家吃起土豆和紅薯的時候都非常高興,因為紅薯甚至有一些甜味,太好吃了。
許多過來經商的商人們很敏感地發現了這個東西。有些商人見識過這種東西,因為這東西在東雲家那裡也有種,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推廣開來,種植的規模也不算大。隱隱約約地有傳聞說似乎種子有問題,種植的方式不對,有時候種著種著就全死了顆粒無收,不知道是得病還是怎麼樣。
這些有見識的商人對土豆和紅薯雖然感興趣但還不狂熱。但那些沒見過這兩樣東西的商人,立刻就買下了土豆和紅薯,請教了農民種植方法,想要把種子帶到別的地方去種植。
農民們也是狡猾的,他們雖然聽了守望禪師說這東西必須在本地種植才能成活,拿到別處的土地上必定無法成活,因為它們不懂種植的方式,肯定會導致作物死亡。
可農民們覺得就算是真的,也不妨礙商人們拿錢跟他們買的時候他們也願意賣啊。他們只不過閉嘴沒有說不能種而已,賣糧食給別人嚐嚐,也不算作惡吧。
而且萬一別人運氣好種出來了呢,反正他們閉嘴不說。
土豆和紅薯吃多了會反酸,但這和能填飽肚子相比根本不算什麼大事。他們也是懂的把它們做成菜,或者和雜糧一起煮著吃的。反酸?那肯定是吃飽了才能感受到的幸福的煩惱吧。
而且此時港口碼頭的擴建已經完成,從大明來的海船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已經輕鬆成為了整個倭國抵達的大明海船最頻繁的港口。
這種人為推動的繁榮是可以讓整個地區發生質的變化的。因為這裡海船多,大明的貨物多,商人來往多,那麼就有大量的商品聚集,這裡也就成為了附近勢力採購商品的重要地點。
別的地方沒有的這裡有,別的地方有的這裡更便宜,而且你家有港口的話自己派船過來交易吧,裝船運走成本更低。
大量的商人和海船往來讓小野寺家收管理費都賺了一大筆。他們是不敢收稅的,那會被附近的勢力記恨,他們是不敢做的。管理費雖然不多,但耐不住數量足夠多,積少成多就是一筆可觀的進賬了。
原本一個平平無奇的地區,一個平平無奇的港口,如今竟然飛速繁榮了起來。
大明的海員水手是有消費能力的,因此從大明來的佔豆油也被進口到了這裡,然後在碼頭上“炸薯條”,海員水手們都很願意掏錢吃這種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