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笑浮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是因為紅軍在軍工領域的持續走強,以至於光各種型號的炮彈就累積生產了好幾百萬枚。
用李雲龍調侃的話來說,就是他孃的用十枚炮彈換一條鬼子的命,都夠蕩平關東軍的!
有了用不完的武器裝備,在戰鬥時就有了揮霍的底氣!
作為造成士兵傷亡人數最多的,炮彈襲擊列居首位!
根據戰場的不同形勢與打擊目標,可分為穿甲彈,高爆彈,火箭彈,燃燒彈,榴彈……甚至是毒氣彈!
在鷹醬與德意志的鬥爭中,鷹醬皇家陸軍的傷亡當中,有75%都是炮彈以及炮彈碎片造成的。
在前線計程車兵都知道尋找掩體躲避彈藥,但炮彈這玩意兒就算想躲,可能都找不到地方,於是乎士兵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火海吞沒。
士兵們甚至形成了一個迷信的潛規則,他們總是尋找那些被炮彈轟出來的巨大彈坑作為潛伏點,並因此得到了勇氣和自信,只是因為他們相信,兩枚炮彈不可能落入同一個彈坑裡,也就是著名的彈坑理論!
但實際上。
上過戰場多次、經驗相對豐富的老兵就完全不會被這種蹩腳的謊言給蠱惑,許多戰爭經驗匱乏的新兵,也能夠自行分辨是非,只有部分完全沒有參與過戰爭的菜鳥們,才會被這種不切實際的說法給騙到。
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無論是聽起來多好聽的理論,講到底,還是不如實踐所得出的結論來的實在。
在華夏紅軍採用了密集彈幕、用密集火炮進行飽和攻擊,在沒有堅固、或是地下的掩體下,日軍無論是躲在哪個彈坑裡面,其結局也難逃一死!
在這種時候只有跑出火力網,才能夠給博得一線生機,所謂的彈坑理論完全派不上用場!
數以萬計的榴彈與高爆彈降臨在各個路段,正在進行急行軍的日軍頓時被炸得人仰馬翻,如同是被濺入水的熱油般或死或逃!
當炮擊停止之時,各個路段上死亡的日軍不計其數,滾滾的濃煙中混合著令人作嘔的腥臭味,慘嚎聲、呼喊聲與叫罵聲混合交織在一起,滿滿都是絕望的氣息!
對於倖存的日軍,各個路段埋伏的紅軍部隊都沒有進一步擴大戰果的行動,而是任由日軍收攏屍體武器,檢查汽車,重新集結!
因為日軍被炮彈炸散後,士兵分散到遠離公路的各處隱蔽警惕,想要對他們殲滅不僅要付出巨大的人力成本,還要出現很多無謂的傷亡。
停止炮擊後不理睬他們,他們總不能躲一輩子,總是要進行集結起來追趕大部隊的。
只要他們再次集結起來,再把炮架起來轟他孃的就是了!
戰術計劃是這麼制定的,也是如此實施的。
從軍到連排單位,都有各自明確的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花費最小的代價完成作戰指標即可。
即便是有漏網之魚也沒關係。
因為不管日本第二遠征軍如何改變行軍路線,都只有經過達希巴樂巴爾城,或是折返回毛熊境內兩條路可走!
上游沒有幹完的活兒,下游一起幹了同樣沒問題!
或者更準確的描述是,上游幹了一大半,下游幹了一大半,然後上下游集合起來力量把剩下的活一起幹了就算完工!
所以當下身處上游的各團,或是利用火炮的遠端優勢遙遙火力覆蓋打擊,或是利用地利進行阻擊消滅,儘可能用最小代價博取敵人最大傷亡,隨著敵軍殘兵逃離該地區後,立刻截斷路段,配合前軍與後軍形成夾擊封鎖,從而徹底殲滅逃竄的敵軍,並封堵死第二路遠征軍退回毛熊國的“歸途”!
華夏紅軍在蒙區忽然之間發動的猛烈進攻,霎時將日軍打懵了!
在面對毛熊時,毛熊也曾用密集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