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搜捕,搞得全城雞犬不寧,後來這高渙卻是在濟州,即今山東省濟寧市,被抓獲的。
當然,說是測字測出來的,只是一個借囗。
高渙,是高歡最喜歡的小兒子,文韜武略,無不精通,力大無比,能扛得起寶鼎,常對身邊的人說,書是要讀的,但不能只顧讀博士,其它的什麼都不管,那這人就完了,這也應該是現在大多數讀書人的心得。
由此看來,他應該是高歡本人的複製版。
這也可能是他被他二哥所殺的原因之一。
不過,直接原因卻是:這高渙,犯過錯誤。
從性質上來說,這個錯誤是要命的。
史書上說,高渙曾與常山王高演,領家丁攻打過好幾座自家的城池,還率部遂聚眾到京城鄴下挑釁,案發後,經最高法院審理,文宣帝高洋,只殺了高渙手下,把他本人被驅逐到了邊遠的上黨。
這段歷史故事,很是令人費解的。
高渙、高演二王,閒來無聊,玩起打家劫舍的勾當,怎麼把自己家的院子當成了拍動作片的影視製作基地?
都多大年齡,還玩這種小孩遊戲,讓人難以置信。所以還是那句話說得對,書是不能讀得太多,更不能輕易相信。
然而這高渙,在此後不久,卻立過大功。
天保六年(公元555年),高渙奉他二哥高洋之命,率眾護送被梁王蕭明回到江南去,這梁朝實際上已被西魏所滅,讓蕭明回去,是為了扶持傀儡政權。
太尉王僧辯,還有司空陳霸先,是梁朝前皇帝,梁元帝蕭繹的舊臣,在建鄴,即今天的南京,已推舉晉安王蕭方智為丞相,正準備籌建流亡政府。
對於戰勝國西魏硬塞給他們的傀儡皇帝,當然不予承認。
高渙手持高洋皇帝的詔書,這王僧辯和陳霸先並不理睬。
但上黨王高渙大軍已到,且再次王僧辯寫書信,再說明利害關係。
一來二往,不止一次,沒什麼效果,於是,這高渙便有了展示其一身武藝的機會。
兩軍對陣。
這王僧辯派出心腹大將裴之橫。
這人身經百戰,為太尉王僧辯手下第一位猛將。
卻不料這上黨王親自出陣,手起刀落,裴猛將人頭落地,江南兵將見了,無不畏懼。
這王僧辯見了,才請求投降,並遣舟艦迎接。
高渙因此威名大振。
在天保八年,高渙還被高洋皇帝封錄過尚書事,雖然這在當時,僅只是多數宗室的榮譽名號,如同現在的全國政協副主席。
有如此功勞,上黨王高渙就算犯過嚴重錯誤,也不至於透過測字,測出來他這老七,就是老“黑”,而把他殺了。
事情的真象,很可能就是因為高老七確實有本事,才性命不保。
高老二會測字,高老七也應該情報工作搞得好,再不就是身邊也有會陰陽八卦的術士,料定此番殺身之禍,就會出在鄴城西北五里漳河上的紫陌橋。
看來是高洋回到鄴城後,才讓破六韓伯升去辦這事。
破六韓隊長剛出城門走不多遠,來到紫陌橋頭邊,就遇上了大力士高渙。
破六韓隊長做為皇帝的衛隊長,自然也是一身武藝,但遇見了和當初的楚霸王也有一比的高渙,自然不是對手。
破六韓被殺,高渙卻逃跑了。
這又是可奇怪的地方:這上黨王高渙,文韜武略,不會打這種只管上半截,沒有下文的糊塗仗。
但是,說他跑了,也就只能是跑了。
是向東跑的,這一點,和前面的情節連貫起來。
他跑著跑著,前面卻遇到一條攔路的河,這一點,也和楚霸王有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