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第1/2頁)
燕子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林如海看著薛蟠放在書桌上的書,拿起來翻看了一下,不由笑道:「這一套書,你從哪裡翻出來的?」
說完也不待薛蟠回答,接著問道:「你既然在看四書,如今學到哪裡了?是否以後要考科舉?」
薛蟠答道:「如今已經學完《論語》、《孟子》,正在學習《大學》。如今回金陵,就是打算回去好好學習,好參加明年的童子試。」
林如海饒有興趣的問道:「既然如此,我考考你。」
林如海思索了片刻,薛蟠如今還沒有功名,童子試主要考的是帖經和墨義,因此自己不可問的太難了。從《論語》中抽了一句,問道:「『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此句何解?」(注1)
薛蟠立即回道:「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出自《論語學而》。釋義是:有子說:『禮的應用,應當以和諧為貴。在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中,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裡。但是不論大事和小事,只按照和諧的辦法去做,有時就行不通。只為和諧而和諧,而不以禮來節制和諧,這也是不可行的。』」(注1)
林如海微笑點頭,挑了《孟子》的一篇,再問。
薛蟠對答如流。連續幾個問題,薛蟠回答的都沒有任何問題,看的出來基本功十分紮實。
林如海起了一絲興趣,從《大學》中取了一句,問道:「此意和解?」
薛蟠明顯還沒有學到此處,思索了片刻,根據自己的猜測答了起來。林如海聽著,薛蟠答得釋義不是特別準確,但是答出了一絲新意。
林如海興趣更濃,直接問道:「對江南的鹽政,你如何看待?」
這種問題,屬於策問的內容了。而這題的難度,已經可以拿到會試上面去了。林如海是巡鹽御史,時常思考最多的就是鹽政,這一段時間,想的更多。因此也是一時興起,才問了出來。
薛蟠頭上的汗都出來了。這題不好答,不僅是難,更在於考校自己是林姑娘的父親,而其如今的官位是巡鹽御史。
他不僅要答得好,而且要和林大人的觀念一致才行。
最後,薛蟠還是一字一頓的說道:「專商積弊,迄未革除,各省鹽務,紛亂如絲,國課民生,交受其困。」(注2)
林如海看著薛蟠,臉上不辨喜怒,良久才嘆息道:「過剛易折,以後萬不如此。」
薛蟠在心中長出一口氣,他知道自己賭對了,林大人沒有生氣。
林如海看著薛蟠,愛其才,敬其德,甚至動了收徒的想法。
不過林如海想了想,就作罷了。
如今他的身體不好,還想多陪陪黛玉,和黛玉享受天倫之樂為重,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教導徒弟。這是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是他如今正打算蒐集甄家的罪證,為黛玉求一個將來。而薛家和王家賈家關係匪淺,賈家又和甄家聯絡有親。因此,在這關鍵時刻,林如海也無法完全信任薛蟠。師徒關係有如父子。既然這樣,還不如不收。
林如海想著這些,也沒有了一開始的精神頭。
林如海將書拿到手上,說道:「這套四書五經,是我科舉所用,上面的注釋,多是我學習的一些心得,如今你既然喜歡,就贈予你,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如此大禮,晚輩不敢受。」薛蟠忙推辭道。
林如海笑道:「你既然說是晚輩,有何不敢收的。須知長者賜,不可辭。況且,林家也沒個後輩,送給你,也算不辜負這套書冊了。」
林如海用手撫摸著書本封面,想起自己曾經的寒窗苦讀。原本他是打算將這套書放在黛玉的嫁妝中,送給寶玉的。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