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4/5頁)
緣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尤其是被父母看得起並當眾誇獎,是一種莫大的快樂。所以,當跟別人說起自己的孩子時,不管孩子是否在場,都要懷著賞識和尊重的心態去談論他們:“我的孩子很棒,我很喜歡他!”
3.誇孩子聰明不如誇他勤奮
小霞學東西總是比別的孩子慢半拍,為此,他的父母非常苦惱。小霞上小學了,就當父母都認為小霞不會有什麼好成績的時候,小霞卻帶回了一張100分的試卷。這是一張數學測驗的試卷,上面被老師畫滿了紅色的鉤鉤。
“這是你的卷子嗎?”爸爸吃驚地問小霞。
“當然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啊!”小霞自豪地對爸爸說。
第5章 讚美孩子的最佳對話模式(3)
“小霞真不錯,告訴媽媽你是怎麼考出這麼好的成績的?”媽媽問道。
“老師講課的時候我有時會聽不太懂,所以下課之後同學們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問老師,老師再給我講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業的時候如果有不會做的題,我就把老師講的課再複習一遍,不會做的題也就會做了。所以考試的那些題目我都會做,就考了100分。”小霞高興地對媽媽說。
聽了小霞的話,媽媽的眼圈一下子紅了——雖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聰明,卻如此勤奮努力。
“小霞真是一個勤奮的好孩子!”媽媽含著淚說。
家長若想激勵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最好的辦法不是讚揚他們聰明,而是鼓勵他們刻苦學習。聰明是先天的優勢,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但努力則不然,它是孩子後天的,應該予以肯定。
美國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過多地被誇獎智力聰明的孩子可能迴避新的挑戰。在這項研究中,老師讓幼兒園的孩子們解決一些非語言性的難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這樣說:“你們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而對另外一半的孩子則換了一種說法:“你們答對了8道題,你們確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緊接著,給這些孩子兩種任務讓他們自己選擇:一種是他們在完成的時候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是最終能夠從中學到一些非常重要的新的東西;另一種是他們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結果是三分之二的被誇獎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那種任務,因為他們不想冒出任何差錯的風險;與此相比,被誇獎付出努力的那些孩子中的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能夠學到新事物的那種任務。
總是誇獎孩子聰明的另一個缺陷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開始把好的結果與腦子聰明畫等號,逐漸形成過於良好的自我感覺,使自己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與自己的實際能力發生偏離,並且只有成功的打算。如果他把事情做得很好,他就認為那只是他聰明罷了。一旦他受到了挫折,他將很可能為此斷定“我並不聰明”,隨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往遠一點說,一個人在社會上不可能樣樣行,處處贏。孩子沒有失敗的準備,結果不僅是承受不了失敗的打擊,也必然會反覆遭受失敗的打擊,結果導致終生一蹶不振。
但是,當你誇獎孩子的勤奮而不是他的聰明的時候,你其實是在鼓勵他繼續努力去尋求更多的挑戰。這可以幫助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氣餒。即便結果並不是他所期望的,他也將明白他的努力是最被看重的,會被認為是一件好事,是一件值得他不懈努力完成的任務。
在人生的旅程中,許多聰明的人常常在最後變笨了;而原本被認為笨的人,卻常常在最後變聰明瞭。遇到寒冷酷熱,聰明的人逃開了,笨的人則親身嘗試,卻意外地在寒冷酷熱中成長。笨的人逐漸認識到:“勤奮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卻永遠需要勤奮。”
我們稍加觀察就可以注意到,在一個學校或者班級中,通常有兩種學生是最受老師喜愛的:一種是非常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