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5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就是福分!
讀韓非
韓非:也稱韓非子(約公元前280一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韓王室諸公子之一,精於“刑名法術之學”,法家之大成者。
假如我們為自己得死亡設定幾種方式,大多數人會是病死的,有的可能是老死的。當然有也有苟且之人幹了苟且之事,吃了“花生米”被槍斃的。如此種種,但你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有的人是因為口吃死的。
韓非乃荀老夫子最得意的門生,文章天下第一,可謂無人可比,秦王嬴政讀後也恨不能立即相見。可是這位公子說話結結巴巴,見了秦王是茶壺裡面裝湯圓,一個也倒不出來,整了半天而不知所云,搞得秦王非常惱火。加上同窗李斯妒忌,三下兩下的讒言,一代名公子就這樣身首異處,客死他鄉。
所以,人再有學問,而語言表達是最關鍵的,滿肚子學問,總是比不上伶牙利齒來得自然來得隨機應變來得恰到好處。所以科舉取士,“身言書判”,除了人要長得帥之外,說話是第二重要的。所以靠說話平步青雲的人,史書不勝記載。
據說,《演講與口才》發行很大,這與韓非的故事有很大的關係,與其滿肚子學問不如滿嘴跑火車——雄辯得力量往往比事實更有權力。能與人溝通,總是搶佔先機,比如傳銷,那些地下得不說,單說那些合法的,有幾個不是賣得嘴皮子?在下使用過某品牌得洗滌劑,遇上稍微油膩一點就洗不去,效不不好而且非常得不實惠沒。
再說韓非,其思想應該說是“法制社會”的雛形,倘若韓非生得趙高一樣的口才,可能中國的法制理念就完全不一樣了。可惜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趙本山真好!大家都忽悠吧!
讀申不害
申不害:(約公元前385~前337)亦稱申子,鄭韓時期人物(今河南新鄭)人。戰國時期韓國著名的思想家。
中國人的自欺欺人是最具有傳統色彩的,任何歷史任何專家都說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最深,但是你會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在笑臉的背後,有幾個是“儒家”風範?
申不害輔韓19年,其政績大約可以忽略,但是不害先生繼承法家的“法道自然”的同時,把“術”上升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開創了爾虞我詐的新格局,如果按照儒家的觀點,申先生大大辜負了他“不害”的名字,縱然歷史向前進行了2000多年,儒家思想風風火火的洗腦,也沒能把這種“御人之術”洗掉,甚至還有一個姓李名宗吾的人物,還總結了幾十種“術人”的方法來。
孔夫子把人想的太美好了,因此他以為接受了儒家思想的人心靈就能得到進化,事實上儒家思想只是一件漂亮的外衣,裡面裹著的,還是這“權術”的本質,中國歷史上多少英雄名人都以“大儒”自居,可是他們身居高位又有哪一位不是用心良苦費盡心機?即便朱(熹)老夫子,恐怕也未能免俗吧?
其實,“術”並不可怕。美國憲法之父第死任總統說:我可以肯定華盛頓是一位道德操守很高的人,但是我不能保證美國今後的總統甚至包括我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傢伙,所以美國需要一部憲法來約束這些傢伙的私慾。美國人認為,美國人的本質都是惡的,自私的,但是“術有千種,法必治之”。這應該是法家思想系統的迴圈原則,可是我們總是把人想得很善良,可是我們的社會真的就善良了嗎?
那些自我標榜道德高尚的人,是否就真的高尚了呢?我想中國的官場腐敗便是最好的證明!
所以,申不害雖然提倡術,是正大光明的“小人伎倆”,可以時刻提醒我們警覺。可是孔夫子的“德”,卻讓矇住了我們的眼睛。
讀吳起
吳起(約公元前440——前381 年):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