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樓醉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們都出不了外海。好在疍家艇操控靈便,航速又慢,只要船頭有人探礁,不碰上大風浪或者大漩渦就沒事。
太陽昇起又落下,整整一天過去,一行人在第二天晚上到達西海岸附近的淇澳島,在島上生起火來過了一夜。
石家父女從沒有到過濠鏡,只能用一路向西,然後順著海岸線南下的笨方法。辨認濠鏡則只能靠林海了,他宣稱自己回鄉時曾路過那裡。
翌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小艇繼續沿曲折的海岸線向南前行。大約正午時分遠遠看到一座狹長的半島,從東北方向斜斜插進西南海中。半島北部有一道窄窄的沙堤與陸地相連,一座城樓矗立在沙堤的咽喉處。
林海讓小艇稍稍移近,目測那沙堤長約四里,寬不到半里。沙堤上的城樓是中國古代常見的閘門式,樓高三層,門楣上的石碑刻有“關閘門”三個大字,城上有幾名執矛而立的兵勇。
他曾在四百年後的澳門民政總署大樓裡見過這塊石碑,於是指著那狹長半島道:“濠鏡就在那裡,我們繼續往南走,找地方上岸。”
得虧是這塊碑,否則林海還真認不出此時的澳門半島。後世的澳門歷經了四百年泥沙沉積,尤其是近一個世紀的人工填海,半島面積足足增大了三倍,地貌早已面目全非。
在一處可以登陸的小港灣停好船後,林海和珠娘上了岸,留下石五四和七仔看船。穿過半島東北部的望廈村,兩人又步行了一炷香功夫,終於來到了澳門葡城的北城牆下。
這道城牆西起海濱至沙梨頭,復又向東南折至大三巴炮臺,而後向東到葡城東北端的水坑尾城門,再向南折往後世的南灣人工湖一帶。
城牆最早修建於隆慶三年,萬曆年間曾兩度被明朝地方政府拆除。萬曆四十五年,葡萄牙人祭出屢試不爽的賄賂大法,換取廣東官員的預設,第三次修起了北段城牆。
五年後的天啟二年,荷英聯合艦隊進逼澳門,就在離望廈村不遠的?狗環登陸,自北向南攻向澳門葡城。此戰過後,原本拖拖拉拉的城牆施工進度大大加快,一年之內就徹底完工了。
林海兩人沿城牆東行片刻,很快就來到了水坑尾城門,城頭聖若昂炮臺上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北方,這座炮臺剛修建不久,看上去很新。
說來也巧,天啟二年那場葡荷澳門之戰,剛巧是紀念聖徒若昂·巴蒂斯塔的節日,來自義大利的耶穌會神父羅奧僥倖開炮擊中了荷蘭人的火藥桶,葡萄牙人這才反敗為勝。這之後,澳門葡人就把聖若昂奉為了城市保護神。
兩年多過去,硝煙早已散盡,此時的水坑尾城門看不到一絲緊張氣氛。澳門葡人的敵人來自海上,海上沒有預警時這座城門是常開的。畢竟澳門只是一座貿易城市,市民的生活所需完全依賴於附近的華人。
沙堤上的關閘每月開啟六次,每次開啟的時候,都會有大批貨郎挑著擔子湧入半島,兜售各類生活用品。當然,關閘以南也有兩個華人村落,望廈的農民和沙梨頭的疍民就生活在半島上,隨時都可以進城售賣糧食、蔬菜和水產。
林海從苟司吏身上搜刮的銀子足足有十多兩,他昨晚已和珠娘商量好,到了濠鏡就去城裡租個房,不再過以船為家的生活。
眼看城門無人值守,林海高興地對珠娘道:“總算到了,我們就在這城裡尋個住處吧。”
沒有遇到任何阻礙,兩人並肩走進了這座葡萄牙人口中的天主聖名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