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2/5頁)
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人但說無妨,我等絕不退縮。”諸人皆是點頭。
“我需要你們行走天下,深入偏僻之地,收集各地的物產,繪製地圖,傳播技術。”
“我們明白了,大人希望我們行你當初在蠻域所行之事。”
“正是。”墨非緩聲道,“天下之大,難以測量,眾多偏地隱於塵世,眾多百姓茹毛飲血,眾多作物不得推廣,眾多技藝默默無聞……諸君可秉持為善之心,苦行天下,造福於民。”
三十四人臉上皆露出喜悅激動的神色。
“大人所託,必不辱使命。”
他們之所以追隨墨非,便是受感於她的德行,如今有機會繼承她的德行,眾人無不欣喜。
他們或許都是小人物,無經天緯地之才,無翻雲覆雨之志,無富國強兵之能,但德心自生,不懼艱辛,這便是難能可貴的一種精神。
之後,墨非教他們學習了簡單繪製方法,對於大多不識字的人來說,圖畫是最好的記錄方式。接著她又製作了鵝毛筆,這大概是最方便攜帶且容易製作的筆了,沾些墨汁或染料就能書寫。最後為免方向重複,墨非又事先規劃了幾條大概路線。
經過將近一個多月的集訓,三十四子終於基本達到了墨非的要求。
臨行前,墨非為他們每人準備了一匹馬以及充足的乾糧和銀錢,但是她知道,這對於動輒上千裡的行程來說,其準備遠遠不足以消耗。
旅行,大多數人都喜歡,可是苦行,非大毅力者不得完成。
墨非對於這幾十名為報恩而不惜性命的勇士有足夠的信心。
這三十四人亦不負墨非的期望,兩三年間,足跡遍佈大江南北,無論是高山峻嶺,還是低矮峽谷,或是荒漠戈壁,他們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傳奇之路。他們牢牢記住了墨非所說的話,“秉持為善之心,苦行天下,造福於民”。
三十四人的遠行之路將墨非的德行逐步傳播於世,以至於後來出現了越來越多以苦行為歷練的人,他們中有平民,有武者,有文士,有匠人,有醫者,甚至還有士族,籠罩了各行各業,對整個炤國乃至整個天下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後來這群人創立了佛教,它與真正的佛教相差甚遠,沒有具體的經文和教義,崇尚德行和簡樸,以苦為歷練,以仁為心旨,為惑者解疑,為難者化困,為死者超度。他們成為了倍受世人尊敬的賢者,而墨非亦被尊稱為“浮圖先聖”,佛徒行者之名亦隨之流傳後世,在歷史上劃下了重重一筆。
不過在當時,只是墨非為了蒐集各地物產,劃分地域,推行作物種植的一個措施。
在那三十四人離開後不久,寶尊亦準備遠行,他立誓要行醫天下,嚐遍百草,做一個濟世救民偉大醫者。
墨非儘管不捨,也沒有理由阻止寶尊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只能極可能地給予物質支援,並送他一句祝福。
如今留在墨非身邊的只剩下予初,她自認沒有行者千里的堅持,也沒有寶尊濟世救民的志向,她只想努力習字,然後將墨非一路苦行的事蹟書寫下來,記錄她的一言一行。
大概予初自己也沒想到,她所著的《浮圖行志》後來被廣為流傳,她的名字亦隨之天下聞名,無數深閨女子受其影響,開始著書立說,從只供女子閱讀,逐步發展成刊行於世,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
寶尊、予初以及那三十四名遠行者後來被稱為佛徒三十六子,名字皆被記錄與宗廟,流芳百世。
寶尊走後不久,巫越也與慶國簽訂了仁風盟約,重新劃定了疆域,仁風以西的半壁江山皆歸炤國所有。
自此之後,這天下成為了兩國鼎立的局面,並且延續了近百年的和平。
處理完這些事,巫越先快馬回到戎臻,帶著墨非等幾位客卿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