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第1/2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類祖先的演變發生在有四次大冰期和三次間冰期的更新世時代。當時急劇的環境變化迫使所有的動物必須能不斷地適應新的環境。能否適應的關鍵不是取決於蠻力,也不取決於耐寒的能力,而是取決於智力的不斷增長,取決於能否運用其智力使自己較好地適應環境的需要。當然,這也就是人類所以能在地球上居於無可爭辯的首位的秘密。首先,人類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人類與長臂猿或北極熊不同:長臂猿雙臂柔軟細長,只適應森林生活;北極熊白色的毛皮很厚,只適應北極環境;而人類,決不是隻適應一種環境,相反,人類對環境的適應是透過自己的大腦,人類利用自己的大腦能適應一切環境。
有一時期,曾假定人類和類人猿起於同一祖先,人類學家的任務就在於找出它們兩者間的&ot;過渡環節&ot;。現在已一致同意:在人類的祖先即近似人形的原人中,有一部分已能使用簡單的石制工具和武器;而人類就是好多代原人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後的產物。原人中出現最早的是現已絕種的靈長類。一般認為,它們最早出現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的熱帶草原上,距今約250萬年。不過,最近在衣索比亞南部的調查結果表明,這一日期還可往前推,推至距今約400萬年。這種靈長類的骨盆和腿與現代人極為相似,只是其腦容量只有人類的三分之一,幾乎還不及現存的類人猿的腦容量大。因之,這種與人相象的兩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與猿腦般的大腦結合在一起的。智力水平低,語言和創造工具的水平自然也相應地低。這一調查結果的意義就在於,它說明,不是先有了人類大腦,然後才開始創造人類文化;相反,這兩者是不斷地相互影響的,語言和工具是大腦發展的原因,也是大腦發展的結果。
對處於這種發展水平的靈長類來說,非洲大草原是很理想的環境。那裡氣候溫和,即使缺衣少穿。也能很好地生活下去。而且,遼闊的大草原與茂密的森林和荒涼的沙漠不同,那裡有水源,也有可供食用的動物。因此,儘管更新世靈長類動物的工具很簡單,只是些一端尖銳、一端厚鈍的石器,但它們的食物卻很豐富,有蛋、蟹、龜、鳥和兔、鼠之類的齧齒動物,還有小羚羊。小羚羊一遇危險便伏在草叢中一動不動,所以是很易捕食的動物。
約在50萬年前,人類的直系祖先‐‐直立人取代了更新世靈長類動物。他們的大腦比他們的前輩大一倍,是現代人的三分之二。普遍採用的石器是手斧,比過去的石器複雜,是最早經過精心設計的一種工具。通常呈杏核狀,長六至八英寸,寬數英寸,厚一英寸。炳端是圓的,可抓在手掌裡;另一端呈尖狀,尖端的一面鋒刃銳利。這種手斧具有多種用途。既可用作手斧、刀、刮削器,又可當作錐子。現發掘到的大量被屠宰的大動物‐‐鹿、犀牛、豬、象、水牛、河馬、馬、羚羊和瞪羚‐‐的遺骨可以證實,這種工具卓有成效。對大動物的大規模狩獵也反映了集團組織和集體行動的高效率以及當時的語言交際水平。社會生活的另一標誌是,那時對死者已有了尊敬的表示。在覆蓋死者的泥土上常可見到一些赭石或赤鐵礦。幾乎可以斷定,這代表某種宗教葬禮。裝飾的觀念也開始萌芽,在化石中常可見到一些有孔小珠、穿孔的獸牙和貝殼。而最重要的是,那時已學會人工取火,泥地上直徑五至六英吋的黑圓圈可說明這一點。
火的控制產生了根本而深遠的影響。把人類祖先從本身能量供應極有限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使人類祖先得以經歷冰河時代而倖存下來。火的使用使大量過去不能吃的塊根植物和植物種子成為熟食,從而大大增加了食物來源。火的使用也使原人有可能衝出過去無法離開的溫暖的大草原,分散到全球各地。‐‐火的使用所產生的廣泛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