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珠樓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九五一年秋,父親編導的京劇《嶽飛傳》,在上海天蟾舞臺公演了。這齣新戲由譚派傳人譚元壽和著名青衣李麗芳擔綱,演出大獲成功。父親一高興,便在週末把三姐觀賢和我從蘇州接到上海去看他的「大作」。我們姐弟倆一左一右坐在父親身邊,戲正看得出神,忽聽三姐衝著父親一聲嬌嗔:「您這是幹甚麼呀?老是伸腳!」父親不作聲,只是赧然一笑,從三姐的座位下把腳收了回來。戲散了,父親領我們去吃夜宵,在福州路一家餛飩店裡,他才道出事情原委。原來從前戲園子座位較高,而母親身材矮小,為了讓母親不至於控著腳,父親便伸出腳來給她做「踏墊」,久而久之,成了習慣性動作,只要一看戲,他就會自覺不自覺地伸出腳來——而且一定是左腳,因為母親總是坐在他左邊座位上。看《嶽飛傳》那天,母親已去北京省親,父親左邊坐著的是三姐,他的腳便伸給了她。
這件事讓我們很感動,不過當時也沒有往深處去想,只是覺得父親很細心,很會心疼人。後來,聽父親跟一位登門討教的武師論武藝之道,對此事才有了進一步體會。父親認為,練功習武,一招一式都要轉化為下意識或無意識才好。因為在與人交手時,招數、套路是不能現想現做的。臨陣現想,勢必因來不及而陷於被動。所謂手疾眼快,所謂出神入化,其實就是接招出手的無意識化,也就是應時做出的自然而正確無誤的隨機反應。許多人做不到這一點,乃因缺少千辛萬苦的付出和千錘百鍊的砥礪。父親就此歸結道:「無意識是一種很不容易達到的境界。」我想,這種境界,父親在武藝方面雖未達到,但在夫妻情感方面,確乎已然步入其內了。父親在看戲時的無意識舉止表明,他對母親的悉心照顧,已經成為一種本能,一種自然而然的流露,而這,也正是他和母親多少年來相濡以沫、甘苦與共的結果啊。
【「伸出手來,看看自己」】
如我一般年紀的人,小時候或許都有這樣一種經驗,當我們有了過錯而被扳起面孔的大人們要求「伸出手來」時,大概就要吃「手心」、挨板子了。可是,父親讓我們伸出手來,卻並未見板子的跟進,而是別有一番用意。
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初,我們兄弟姊妹都在蘇州上學。三姐觀賢天資聰穎,又肯用功,學習成績總在班上名列前茅。小學畢業那一年,她居然得了全班第一。回到家裡,她把獎狀和成績冊往父親手上一遞,略顯激動地說:「我第一……」聲音雖然不高,臉上卻流露出十分得意的神色。那氣氛,讓我這個考試勉強及格的人頗有些尷尬。我想,父親又要拿三姐的「優異」來貶責我的「低劣」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父親認真看過三姐的獎狀和成績冊,對她說:「很好。不過,也別把這『第一』看得太重了。人有了長進,倒應該先伸出手來,看看自己。……」正要繼續說下去,忽聞有客來訪,便逕自迎了出去。母親見三姐攤開雙手,似乎沒弄明白父親的意思,便給我們講了一段父親童年的趣事:
那是在幾十年前四川長壽縣李家祠堂的私塾課上。一日,教課的王二爺要求學生當天背會《孟子》裡的「寡人之於國也章」。他因有事要辦,佈置完功課便離去了。這段書,父親以前曾在祖母的監管下讀過,加之記性極好,不到一個時辰,即已熟讀成誦。見到其他小朋友或疾首蹙眉,或閉目撅唇,一個個背得正苦,父親一臉驕矜之色,言談舉止幾近忘形。他捅捅這個:「喂,快些背呀!」逗逗那個:「怎麼啦?背得那麼慢!」後來,竟坐上了先生的「寶座」,拿腔拿調地講起課來,甚麼「以五十步笑百步」就等於現在的「以一百步笑二百步」啦,甚麼「七十者食肉」是因為「老人家體虛而無肉不飽」啦,正說得起勁兒,突然後腦勺捱了一巴掌,回身一看,原來王二爺不知甚麼時候回來了。此刻,他那又一次舉起的手,正要劈打下來。父親見狀,連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