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清現實,樹理想 (第1/1頁)
唐陰山的蘇子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接下來兩個月,廖化有很多東西都想做,不過一個八歲小屁孩,實在不適合做過多東西。 不過卻弄清楚了以下事實:現在皇帝正是靈帝劉宏,熹平五年(公元176年)。也知道劉宏在今年下詔:凡黨人之門生故吏、父子兄弟,皆免官禁錮。史稱第二次“黨錮之禍”,大批士林,黨人或賦閒歸家,或山林隱居。 由此空出大量官職,以後劉宏也開始了賣官鬻爵,各種官職——下至縣令,上至三公,都明碼標價,所有賣官收入皇家內庫,實際上供皇帝私人揮霍。 這也更加劇了東漢的政治腐敗。買官官員上任後更加重對普通人民的盤剝,很多地方,一些有地農民,年底一核算,交完稅,已經所剩無幾,全家還要餓肚子。還不如成為“黑戶——就是在政府層面你這一家子已經不存在了”,依附世家大族(他們是不用出稅的)。 甚至還不如把地賣給世家大族,換點錢,瀟瀟灑灑的過一段,然後成為流民,到其他地方碰碰運氣,因為在這裡,種著地也還是餓死! 各地方政權幾乎被世家大族掌控,真是“我家自有谷滿倉,哪管窮人餓死不餓死?” 直到184年,爆發黃巾大起義,席捲大半個中國,很多郡縣被攻破。因為對於餓的要死的人民來說,搶就搶吧,能吃一頓飯,就能多活一天! 也弄明白了自己這個小村莊——張屯,其實沒有一戶人家姓張,位於冀州常山國井徑縣,在“中國脊樑”——太行山東麓,說是一個村莊,全村也只有八戶,三十多口人。本來是從荊州襄陽中盧縣人,原本也是當地一個小地主,因得罪當地豪強大族,被迫逃亡到冀州。 而裴元紹的老爹裴阿牛,在逃難中快餓死了,被廖正所救,感恩於廖正一飯之恩,一直跟隨廖正一家,村裡其他幾家也都是後來逃難過來的,加上廖正本身正直,愛助人,村裡自然以廖正為村長。 村莊位於大山旁邊,基本上與世隔絕,村民除了到縣城賣山貨,採購必備的食鹽,很少出山。 還清楚,現在如果不做點兒什麼,按原來的歷史,自己一家必定被後來的黃巾起義裹挾,老爹,老媽也會在這個時候戰死,餓死,自己成為一個黃巾小將,想追隨落魄的關羽,人家都不要。後來,雖然也追隨了劉備,成了關羽的部將,也活了七八十歲。可是這樣的人生卻不是自己想要的,畢竟你都知道以後會怎麼活,怎麼過,確實也沒有意思! 何況,自己有兩千年的知識沉澱,更對歷史發展有超前的認識,可以說有一雙“上帝之眼”,絕對可以在這個亂世,做出一番成就! 作為曾經的熱血青年——熱血中年,也不能看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後期更是被五胡亂華,北方漢人被殺的幾乎絕跡! “不,絕不讓這樣的歷史重演!”八歲小屁孩在心中吶喊。 既然穿越一次,就要成就一番事業!改變中國人民的苦難生活!喜歡三國:從農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三國:從農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