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世界大戰(1) (第1/3頁)
超人日丹諾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39.5.10-1939.8.26)
法蘭西的精神——馬恩河與索姆河的勇氣與不屈,啟蒙運動與大革命的昂揚,為國家獻身的熱忱——都到哪裡去了?難道它們真的隨著先烈的腳步長眠於六尺之下了嗎?
————
法蘭西的外交部長博諾——這個在蘇臺德危機、慕尼黑會議期間一貫堅持對德退縮的軟蛋——信誓旦旦地宣佈: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的去職不會對該國的外交政策造成什麼大的改變。
但是正如這個彷彿失心瘋掉的法國官員的許諾被希特勒接連打臉一樣,斯大林也不準備給他留面子。
布林什維克領袖的老戰友維雅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同志上任後不久,蘇聯外事部門便發生了一件舉世矚目的“小事”:蘇聯駐柏林大使阿列克謝·梅列克洛夫突然拜訪了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恩斯特·馮·韋茲塞克,詢問後者關於蘇德關係的看法。
意外之餘,後者回答道:“德國希望與蘇聯建立互相滿意的經濟貿易關係。”
而蘇聯大使的回答對於英法而言可謂是晴天霹靂:“意識形態的分歧沒必要干擾俄國與德國的關係。”
蘇聯的柏林大使接著離開了。
這次寒暄總共用時不到十五分鐘,卻在國際上掀起了滔天巨浪。4月28日希特勒在國會的發言彷彿也印證了蘇德關係的轉變——在他歇斯底里的演說中,居然一次也沒有像之前一般提到“墮落的”和“猶太的”俄國。
英法似乎要失去他們最重要的潛在盟友,這樣可怕的前景令法國的駐柏林的大使庫隆德(一年前還是法國駐俄國大使,但因力主建立法蘇同盟而被調去了德國)寢食難安。
大使委派武官斯特林上尉返回巴黎報告(情急之中把斯特林的姓都拼錯了),但他在巴黎的上級卻絲毫沒有任何焦慮感。斯特林吃了閉門羹,根本沒見到博諾外長,他在外交部盤桓了數日,最終也只能灰頭土臉的回到駐地。
結果返回柏林後不久他便收到了外交部朋友的電話,朋友在電話中說:外交部建議軍人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插手外交。
這鬼話氣得這位目光長遠的軍官當場砸了電話,如果不是還顧忌自己還肩負著共和國的使命,斯特林上尉恐怕就會成為慕尼黑會議以來第二個叛國的駐外武官,雖然沒有第一位富歇將軍那麼勁爆罷了。
(富歇將軍時任法國駐捷克斯洛伐克軍事代表團團長,在得知法國出賣了捷克斯洛伐克後,他撕毀自己的法國護照並加入了捷克軍隊)
有這麼一位吃裡扒外的外交部長,未來情況糟糕到什麼樣子都不會讓人感到奇怪。但好在仍由理智且忠誠的外交官在為國家奔走斡旋,那位可敬的駐德大使敏銳且準確地發現,蘇德之間達成協議是極為困難的,因為兩國在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勢不兩立決定了二者的聯合勢必會動搖各自的統治合法性。
他判斷蘇聯是想透過與德國加強聯絡來向西方盟國施壓,因此庫隆德大使依然不遺餘力地遊說著朽木般的外交部。
不過他的阻礙又不僅僅在外交部,軍方也對同蘇聯結盟抱有疑慮,因為波蘭是無論如何都不允許蘇軍過境的。羅馬尼亞雖然也擔心自己的獨立受到威脅,但來自德國和匈牙利的威脅近在眼前,態度倒比波蘭更軟化一些。
這些本該外交部出面解決,但外交部如今比行將就木的棺材瓤子還要遲鈍。他們不僅不願意為法蘇同盟鋪平道路,甚至就連與波蘭結盟都猶豫不決。四月末的時候,國防部長甘末林將軍與波蘭軍事代表團達成了一項軍事協議,而軍事協議又需要一份政治協議做鋪墊,這份政治協議外交部長博諾就是死活不肯籤。
甘末林將軍找到了總理達拉第,聲稱“必須立刻簽字”,但最終又沒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