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字塔下的風沙(4) (第1/3頁)
超人日丹諾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裝備的缺口非常大,但相比較於人員的缺口來說,裝備的問題倒不算什麼了。
想要訓練裝甲部隊,肯定需要大量的坦克乘員。基於去年本土戰敗的教訓,大家都認同戴高樂的觀點,“雙人炮塔”和“單車電臺”是底線,這兩個不能沒有。那就是說,每輛坦克最少最少也要三個人開,四個人算湊合,像德國人一樣的五人車組最好。
那麼折中一下,就照四個人算吧。兩個裝甲營,6個裝甲連,即使採用11車連的小編制,都需要66輛車264個成員。這264個人要會開坦克,要懂得最基礎的機械原理以保養裝備,要會使用電臺,要有較好的戰術意識,要學會測距,要懂得看地圖……
這還不算裝甲部隊的指揮、通訊和後勤呢。
德內爾和陸軍委員馬格蘭·維納勒一合計,就讓戴高樂清楚地認識到當前自由法國軍隊的素質是多麼的低劣。就拿非洲的情況來說,現在自由法國已經在赤道非洲和部分法屬西非地區徵召了近四萬人,但是隻有一千一百多名軍官和四千三百多名士官,士官中還有大概三分之二是從本地士兵中提拔的。
“士氣高昂,但基本只能當翻譯用。”
這就是德內爾對他們的評價,他的解決方案則是在軍中展開大規模的掃盲教育,不過見效大概得等明年了。
總而言之,短期內訓練一支機械化部隊並不現實。
“解決裝備和人員的問題大概要等到1942年6月,完成訓練還要更晚,估計我們的第一支裝甲部隊或許會在1943年年初訓練初成。”
“規模呢?”
“看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備戰狀況,我們自己並不具備開闢坦克生產線的能力,除非英國人會同意將整條生產線賣給我們。”德內爾思索了一下,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在坦克充足的情況下,1943年底,我們能建立一個裝甲師。”
“不算多。”戴高樂倒也沒表現出特別的失望。
“如果我們能獲得更多受過教育計程車兵,就能繼續擴編。相信以美國和英國的工業水平,到1943年的時候,武器產能就不是問題了。”
軍事方面的彙報討論結束之後,戴高樂又讓各部門報告了外事、民政、內務、海軍和情報等各方面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自由法國已經得到了大多數法國海外領地的支援,緣由有很多。除卻英國海外基地的現實威脅之外,海外的法國人也確實厭惡了軟弱投降的維希政府,尤其是維希方面默許了日本和暹羅對法屬印度支那的擴張之後。
現在日本人南下佔領越南的唯一阻礙,就是美國人的強烈反對了。
至於民族情感?自由法國確實沒法把巴黎當做首都,但巴黎就在維希的控制之下了嗎?
此類支援最直接地反應在了商船隊的建立上,大量在戰敗時滯留在國外的法國船隻選擇加入自由法國,讓財務秘書長普利文忙得不可開交,以至於戴高樂不得不在抵抗委員會中新設立了一個“商船委員”,目前由支援自由法國的航運大亨賓金擔任。
這些商船相對於自由法國所需要的運力而言也是大大富餘的,所以賓金的主要任務,就是登記這些商船,以便皇家海軍能更好地利用它們。萬一有船被德軍擊沉也要做好記錄,以作為戰後向德國索賠的依據。
戴高樂將情報工作放在最後說,他對本土情報工作的觀點基本與英國特別情報部完全一致(雖然兩方都極其厭惡彼此),那就是在當前情況下,發動大規模的起義和破壞行動完全不現實。
“國內的抵抗運動主要把握兩個方向,一是情報,而是發展。英國人稱這樣的行動為‘向歐洲點火’,我同意這樣的看法。國內的抵抗組織不能與德國人硬碰硬,應該在我們的組織和援助下,逐漸組建出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