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78章 興樂縣農具廠
保定府的馬車沒有空回北平。
等了兩天。
從南方運糧的鐵道馬車,在保定府換了車廂,北平的鐵道馬車拖著糧食去往密雲。
李伯升仔細看了雙方的運轉過程。
為了支援北境的發展,朝廷施行開中法,南方的糧食運送到北方,提供北方的軍戶發展。
正是靠著開中法,讓大量從南方遷移到北平的衛所,有利支撐了從無到有階段中的這個空檔。
燕山六衛,幾萬戶軍戶,一二十萬口人,只需要的口糧,一年就是六十萬石口糧,兩年就是一百多萬石,加上牲畜需要的豆料,一年高達百萬石。
二十餘年,北平行省,北平行都司,遼東都司,陝西都司,陝西行都司……
從零到數百衛,移民數百萬乃至千萬人口,需要的糧食更是無法計算。
雖然自身也在開荒屯田,但是發展速度跟不上每年衛所的增加。
例如燕山六衛,變成二十餘衛,然後又開平諸位,大寧諸衛,遼東諸衛。
可以說二十餘年中,擴張從來沒有止步,也就始終離不開對南方糧食,布匹,各類物資的需求,皆由朝廷供應。
朝廷力有未逮,所以有了開中法。
以鹽引之利,誘惑商人們運送糧食到北境諸衛,然後商人們再換取鹽引。
這些南方運送糧食到北方的商人,很快被更加省錢的運輸方式吸引,成為了鐵道運輸的大客戶之一。
無數的糧食,布匹透過鐵道運輸到邊境諸衛,讓軍事得以擴張,得以深入大漠。
如果這個戰略沒有中斷,當穩固了開平諸衛,大寧諸衛,繼續往北分封諸王,繼續遷移衛所。
就像當初把北平不少的衛所,往北抽調遷移的開平諸衛,大寧諸衛,如此迴圈下去,有些類似蒙古擴張的做法。
“南方的商人們,原本是領著單據,直接和官府換鹽引,所以自身沒有大大批的銀子,也不方便帶出門,導致車站和南方商人們的結款常常被延誤,又不能就這麼停止,畢竟人家是客戶。”
“蜂窩煤作坊和車站的結款,也是各種錢,銅錢,銀兩,甚至用布匹結算,還有用舊寶鈔,這玩意誰願意用,車站只收新鈔。”
“使用銀子最好,可銀子不知道都去了哪裡,而且攜帶也不方便,我們的交易量大,結算下來不是小數。”
李伯升跑了幾個大站,收集到的問題,主要還是集中在結算方式上,讓各站的站長很苦惱。
不光是車站,其餘的商人們也是如此。
大宗商品的交易結算方式,用傳統的方式,令他們感覺到了痛苦,需要一種新的方式。
銀子不易攜帶,銅錢價值太小,寶鈔又不斷貶值,新鈔用的都比較少了。
“鐵道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我敢說是總廠最大的一環,無論是規模還是效益。”
在一處鐵道車伕培養處,李伯升見到了鐵道工程隊的大掌櫃徐寧,他親自接到了李伯升一行人。
徐寧早就知道李伯升在做什麼事,同樣是聰明人,他知道眼前人的前途。
作為掌管一支萬餘人軍戶的大掌櫃,他和各衛的指揮使並不陌生,實權的增加,令他哪怕是名白身,也不會顧再忌舍人。
舍人無所謂,北平行省舍人不知有多少,但是能入小王爺眼,並且負責具體事務的舍人,就與眾不同了。
“鐵道的問題,細數下來,恐怕半天都說不完,結算方式是一種,還有馬匹的欠缺也是難題。”
“北平不缺馬呀?”李伯升納悶的問道。
徐寧露出苦笑。
“北平是不缺馬,但是鐵道馬車對馬的要求高